钴鉧潭记

柳宗元 〔唐代〕 柳宗元

钴鉧潭在西山西。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啮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流沫成轮,然后徐行,其清而平者且十亩余,有树环焉,有泉悬焉。

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游也,一旦款门来告曰:“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既芟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以缓祸。”

予乐而如其言。则崇其台,延其槛,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有声潀然。尤与中秋观月为宜,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钴鉧潭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一篇散文,《永州八记》的第二篇。文中通过记叙钴鉧潭的由来、描绘水潭四周的景物,表达了作者希望能够摈弃尘世烦扰、摆脱官场险恶,使身心获得放松,并使精神获得解脱的思想感情。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钴鉧潭(1)在西山西。其始盖冉水(2)自南奔注,抵山石,(3)折东流;其颠委势峻(4)荡击(5)益暴(6)(7)(8),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流沫成(9),然后(10)行,其清而平者且十亩余,有树环焉,有泉悬焉(11)

钴鉧潭,在西山的西面。它的源头大概是冉溪自南向北奔流如注,碰到山石阻隔,曲折向东流去;潭水的上游和下游水势湍急,撞击更加激荡,侵蚀钴鉧潭的潭岸边,潭边广阔而中间水深,水流冲荡到山石才停止。水流形成车轮般的漩涡,然后才缓缓而流。潭水清澈而平缓,而且十亩有余,钴鉧潭四周有树木环绕,有瀑布垂悬而下。

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游也(12),一旦款门(13)来告曰:“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14),既芟山(15)更居(16),愿以潭上田贸财以缓祸(17)。”

山上有居住的人,因我多次来游玩,一天早晨敲门就来告诉我:“(我因为)无法负担越欠越多的官租私债,(没办法),想在山上锄草开荒,并愿意卖掉我潭上的田,暂时缓解一下债”。

予乐而如其言。则崇其台(18)延其槛(19),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有声潀然(21)尤与中秋观月为宜(22)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23)。孰使予乐居夷(24)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

我很高兴答应了他的话。我就加高台面,延伸栏杆,疏导高处的泉水使泉水坠落入潭中,发出了悦耳的声音。特别是到了中秋时节赏月更为合适,可以看到天空更高,视野更加辽远。是什么使我乐于住在这夷人地区而忘掉故土?难道不是因为这钴鉧潭?

注释

(1)钴鉧潭:形状像熨斗的水潭。钴鉧,熨斗,也有学者认为钴鉧是釜锅。

(2)冉水:即冉溪,又称染溪。

(3)屈:通“曲”,弯曲。

(4)其颠委势峻:其,指冉水的源头。颠委:首尾,这里指上游和下游。势峻:水势峻急。

(5)荡击:猛烈冲击。

(6)益暴:更加暴怒。

(7)啮:侵蚀。

(8)涯:边沿。这里指侵蚀着岸边。

(9)轮:车轮般的漩涡。

(10)徐:慢慢地。

(11)有树环焉,有泉悬焉:有树环绕在潭上,有泉水从高处流入潭里。环,环绕。焉,在那里,兼指代词。悬,自高处而下。

(12)以予之亟游也:因为我经常去游玩。以,因为。予,我。亟,经常,多次。

(13)款门:敲门。

(14)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承受不了官家租税和私人债务的重压。不胜,承担不了。券,债务的借据。委积,累积的压力。

(15)芟山:割草开山。芟,割草。

(16)更居:搬迁居住的地方。

(17)贸财以缓祸:这里指解救税债之灾难。贸财,以物变卖换钱。缓祸,缓解目前灾难。

(18)崇其台:加高潭边的台沿。崇,加高。其,指示代词,这里指潭。

(19)延其槛:延长那里的栏杆。延,加长。槛,栏杆。

(20)行其泉,于高者坠之潭:引导那些高处的泉水,使之坠落到潭里。

(21)潀然:水声淙淙的样子。

(22)尤与中秋观月为宜:尤其是在中秋晚上赏月更为适合。

(23)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在这里可以看见天空的高远,感受到空气的清爽。于以,于此,在这里行。迥,遥远。

(24)居夷:住在夷人地区。

创作背景

柳宗元因参加王叔文革新运动,于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被贬到永州担任司马。到永州后,其母病故,王叔文被处死,他自己也不断受到统治者的诽谤和攻击,心情压抑。永州山水幽奇雄险,许多地方还鲜为人知。柳宗元在这漫长的戴罪期间,便到处游览,搜奇探胜,借以开拓胸襟,得到精神上的慰藉。《永州八记》就是这种心态之下的游历结晶,《钴鉧潭记》这篇文章写于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

拼音版

tán

tánzài西shān西shǐgàirǎnshuǐnánbēnzhùshānshízhédōngliúdiānwěishìjùndàngbàonièpángguǎng广érzhōngshēnzhìshínǎizhǐliúchénglúnránhòuxíngqīngérpíngzhěqiěshíyǒushùhuányānyǒuquánxuányān

shàngyǒuzhězhīyóudànkuǎnménláigàoyuēshèngguānquànzhīwěishānshānérgēngyuàntánshàngtiánmàocáihuǎnhuò

éryánchóngtáiyánkǎnxíngquángāozhěérzhuìzhītányǒushēngcōngrányóuzhōngqiūguānyuèwéijiàntiānzhīgāozhījiǒngshúshǐ使érwàngzhěfēitán

作者简介

柳宗元

柳宗元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人,世称“柳河东”。贞元九年(793)进士,授集贤殿正字,调蓝田尉,拜监察御史。因参加王叔文集团,“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永州司马。十年后迁为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病死任上。柳宗元与韩愈共倡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其诗与韦应物并称“韦柳”。有《柳河东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