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隆中。桑柘倚斜阳,禾黍战悲风。世若无徐庶,更无庞统,沉了英雄。本计东荆西益,观变取奇功。转尽青天粟,无路能通。
他日杂耕渭上,忽一星飞堕,万事成空。使一曹三马,云雨动蛟龙。看璀璨、出师一表,照乾坤、牛斗气常冲。千年后,锦城相吊,遇草堂翁。
《八声甘州·读诸葛武侯传》是宋代词人王质创作的一首词作,该词为词人读《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后联想到自己郁郁不得志的身世而有感而作。词的上片以日暮、岁暮之时的萧瑟景象起篇,渲染悲剧气氛,对诸葛亮未能完成统一大业表示极度遗憾。下片打破传统的过片成法,文义紧接上片,深情地缅怀诸葛亮,高度评价《出师表》,使上下片粘合为一。全词以叙事为主,间杂议论,只有开篇两句是景语,但读来流转自然,情寓理中。
过隆中(3)。桑柘倚斜阳,禾黍战悲风(4)。世若无徐庶(5),更无庞统(6),沉了英雄。本计东荆西益(7),观变取奇功(8)。转尽青天粟,无路能通。
经过隆中,斜阳下的桑麻绿油油的,秋风高歌,非常凄凉。假如世上没有徐庶则一定没有庞统,这些夭折的英雄们。本来谋划攻取荆门,静静等待他们的战功。在栗地中转悠了一圈,竟然发现没有了道路。
他日杂耕渭上(9),忽一星飞堕(10),万事成空。使一曹三马(11),云雨动蛟龙(12)。看璀璨、出师一表(13),照乾坤(14)、牛斗(15)气常冲。千年后,锦城相吊,遇草堂翁(16)。
当年在渭地屯兵的诸葛,忽然一颗彗星降落,他的一切的谋划都成了空谈。曹氏大权被司马氏家掌握,司马氏集团如蛟龙之逢云雨,顺顺当当地发展壮大。欣赏出师表这样光彩照人,牛气冲天的作品。等过了数千年之后,我在草庐旁凭吊,看到堂前有一老翁。
(1)八声甘州:词牌名,又名《甘州》、《潇蒲雨》等。此调因上下阕八韵,故名八声。乃慢词,与《甘州遍》、《甘州于》不同。双调九十七字,平韵。甘州,唐教坊曲名。
(2)诸葛武侯:即诸葛亮(181年9月17日—234年10月8日),字孔明,中国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散文家、发明家。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
(3)隆中:古隆中已有1800年历史。因诸葛亮“躬耕陇亩”、刘备“三顾茅庐”,引发《隆中对策》,被世人称为智者摇篮,三分天下的策源地。
(4)禾黍战悲风:禾黍颤粟于秋风中。
(5)徐庶:元直,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汉末三国时期人物,本名福,后因为友杀人而逃难,改名徐庶。
(6)庞统:(179年-214年),字士元,三国时刘备帐下谋士,官拜军师中郎将。才智与诸葛亮齐名,人称“凤雏”。
(7)东荆西益:荆、益二州。
(8)取奇功:出其不意的攻占方式,这里是夸耀诸葛亮的功绩。
(9)杂耕渭上:诸葛亮的最后一次北伐,据武功五丈原与魏将司马懿对垒。魏军坚壁不出,诸葛亮即分兵屯田于渭水两岸,和当地居民杂处而耕,作为久驻之计。
(10)一星飞堕:这里用的暗喻,就是流行坠落代表一个人死亡。这里指诸葛亮之死。
(11)一曹三马:据传曹操曾梦三马同食一槽(《晋书·宣帝纪》)。“曹”应作“槽”。三马,指司马懿、司马顺、司马昭父子。
(12)蛟龙:蛟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水龙,由于蛟龙常被人们目击,而应为人知,蛟栖息在湖渊等聚水处,也会悄悄地隐居在离民家很远的池塘或河流的水底。隐栖在池塘与河川的蛟龙,一般会被称作“潜蛟”。
(13)出师一表:即《出师表》,它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的期望,言辞恳切,写出了诸葛亮的一片忠诚之心。
(14)乾坤:八卦中的两卦,乾为天,坤为地,乾坤代表天地。
(15)牛斗:指牛宿和斗宿。
(16)遇草堂翁:杜甫曾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避难入蜀,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营构草堂,前后居住长达三年之久,故以“草堂翁”命名。
《八声甘州·读诸葛武侯传》该词具体创作年份未知。王质读《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专》时候联想到自己郁郁不得志的身世,于是为了表达自己内心的抑郁情感而写下这首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