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鹊桥仙·七夕》是南宋词人范成大的词作,这首词写七夕相会。上片起笔三句,点明七夕,并以侧笔大肆渲染主角与配角的心情,烘托出一年仅只一度的七夕氛围。“娟娟”二句承上句具体描写群仙相妒的表现。下片抒发会短离长、欢少愁多之慨,抒情中央带议论,议论中满含感情。相逢三句将相会情景一笔带过,更不写即别场面,而是着力刻画牛女心态,将神话传说人间化。结拍紧承上句意脉,深一层阐发长别之痛。因为“新欢不抵旧愁”,所以每年七夕相会一次,愁恨便增加一分,说明牛女的悲剧是无限增生的。此词作者以群仙相妒这一喜剧式情节,反衬、凸现、深化了牛女的爱情悲剧,匠心独运。采用拟人化和人格化手法,虚写天上事,实言人间情,含蓄蕴籍,韵味邈远。
双星(1)良夜,耕慵(2)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3)月姊(4)满眉颦(5),更无奈、风姨(6)吹雨。
今夜是牛郎织女会面的好时光,这对相会的夫妻懒得再为耕织忙。寂寞的群仙要生妒嫉了。娇美的月亮姊姊蹙紧了娥眉,风阿姨兴风吹雨天地反常。
相逢草草(7),争如(8)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9)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相见匆匆忙忙,短暂的聚首真不如不见,重新搅起离别的忧伤。见面的欢乐总不抵久别的愁苦多,反倒又增添了新愁带回品尝。
(1)双星:指牵牛、织女二星。
(2)慵:懒。
(3)娟娟:美好的样子。
(4)月姊:月宫中的仙子。
(5)颦:皱眉。农历初七月亮将及半圆,因言满眉颦。
(6)风姨:传说中司风之神。原为风伯,后衍为风姨。
(7)草草:匆匆之意。
(8)争如:怎么比得上。这里是还不如的意思。
(9)不抵:不如,比不上。
《鹊桥仙·七夕》此词作于淳熙元年(1174)。孔凡礼《范成大年谱》淳熙元年甲午,“秋末,周必大有书来。《周益国文忠公集·书稿》卷六淳熙元年《与范致能参政》第二书:‘……今在桂林矣。最后《七夕》篇,尤道尽人间情意,盖必履之而后知耳。奇绝!奇绝!……’《石湖词》有两首咏七夕者,一为《南柯子》‘银渚盈盈渡’,一为《鹊桥仙》‘双星良夜’,二首中《鹊桥仙》尤深挚,或为必大所云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