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畬耕

范成大 〔宋代〕 范成大

序:畬田,峡中刀耕火种之地也。春初斫山,众木尽蹶;至当种时,伺有雨候,则一夕火之,藉其灰以粪;明日雨作,乘热土下种,即苗盛倍收,无雨反是。山多硗确,地力薄,则一再斫烧始可蓺。春种麦豆,作饼饵以度夏;秋则粟熟矣。官输甚微,巫山民以收粟三百斛为率,财用三四斛了二税,食三物以终年。虽平生不识秔稻,而未尝苦饥。余因记吴中号多嘉谷,而公私之输顾重,田家得粒食者无几,峡农之不若也。作诗以劳之。

峡农生甚艰,斫畬大山颠。

赤埴无土膏,三刀财一田。

颇具穴居智,占雨先燎原。

雨来亟下种,不尔生不蕃。

麦穗黄剪剪,豆苗绿芊芊。

饼饵了长夏,更迟秋粟繁。

税亩不十一,遗秉得餍餐。

何曾识秔稻,扪腹尝果然。

我知吴农事,请为峡农言:

吴田黑壤腴,吴米玉粒鲜。

长腰匏犀瘦,齐头珠颗圆。

红莲胜雕胡,香子馥秋兰。

或收虞舜余,或自占城传。

早秈与晚䆉,滥吹甑甗间。

不辞春养禾,但畏秋输官。

奸吏大雀鼠,盗胥众螟蝝。

掠剩增釜区,取盈折缗钱。

两钟致一斛,未免催租瘢。

重以私债迫,逃屋无炊烟。

晶晶云子饭,生世不下咽。

食者定游手,种者长流涎。

不如峡农饱,豆麦终残年。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劳畬耕》是南宋诗人范成大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该诗分两段,前十六句为一段,描写峡农的畬耕生涯;后二十八句为一段,描写吴中田夫生活情境。通过两幅不用的图景,形成鲜明强烈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峡农的同情,揭露和谴责了封建官府对吴中田夫的残酷剥削与压榨。全诗语言简练,意喻曲折。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序:畬田,峡中刀耕火种之地也。春初斫山,众木尽蹶;至当种时,伺有雨候,则一夕火之,藉其灰以粪;明日雨作,乘热土下种,即苗盛倍收,无雨反是。山多硗确,地力薄,则一再斫烧始可蓺。春种麦豆,作饼饵以度夏;秋则粟熟矣。官输甚微,巫山民以收粟三百斛为率,财用三四斛了二税,食三物以终年。虽平生不识秔稻,而未尝苦饥。余因记吴中号多嘉谷,而公私之输顾重,田家得粒食者无几,峡农之不若也。作诗以劳之。

所谓畲田,就是峡中农民刀耕火种的一种土地。春初的时候,他们上山砍伐树木而使之仆倒遍地。到了正当播种的季节,山民们看到了下雨的征兆,便在头一天的晚上将砍倒的树木烧掉,借用它的灰来作肥料。第二天下了雨之后,又乘热土下种,这样,禾苗就长得茂盛,并且收成加倍。如果没有遇到雨,结果就同这完全相反。遇有不毛之地,由于地力贫瘠薄弱,那就要如此这般地砍伐焚烧一两次才可下种。山民们在春季种植麦和豆,并用这两种粮食作成饼一类的食物来度过夏天。如果到了秋天,那种植的粟谷又成熟了。至于官税也非常少。巫山农民缴纳官税,就拿收粟三百斛来计算吧,仅只用三四斛就能了结春秋二季的官税。此后,他们就可以吃麦、豆、粟这三种粮食去度过一年的生活了。他们虽然一生当中并不知道粳稻是什么样子,但是从来没有饥饿的苦痛和折磨。于是我想起吴中那地方号称出产许多品种优良的稻谷,然而公税私税特别严重,农家得以吃上几粒饭的却没有多少。三峡地区的农民却不是这样啊。于是我写了这首诗来安慰他们。 

峡农生甚艰,斫畬大山颠。

三峡的农民生计极艰难,刀耕火种需爬上大山巅。

(1)土膏(2),三刀财一(3)

赤色的黏土没什么肥气,畲耕两三遍去种一次田。

颇具穴居(4)智,(5)雨先燎原。

然而他们卓有穴居的智慧,估计要下雨就马上去烧山。

雨来(6)下种,不(7)生不(8)

下雨后他们及时去下种,不这样种子萌发很困难。

麦穗黄剪剪(9),豆苗绿芊芊(10)

看那黄色麦穗多么整齐,看那绿色豆苗多么嫩鲜!

饼饵(11)长夏,更(12)秋粟繁。

做成的饼团能度过长长的夏天,茂盛的粟谷又将会收获在秋天。

税亩不十一(13)遗秉(14)(15)餐。

一亩田的官税不到十分之一 ,剩下的粮食全家人都可饱餐。

何曾识秔稻,(16)腹尝果然(17)

他们一辈子何曾看到过粳稻?可是摸摸肚皮却像果实一般。

我知吴农事,请为峡农言:

我很熟悉那吴地的农民生活,请让我向三峡的山民进几言:

吴田黑壤(18),吴米玉粒鲜。

吴地的农田土质又黑又肥沃,吴地的稻米颜色就像玉一般。

长腰(19)匏犀(20)瘦,齐头(21)珠颗圆。

长要稻种瘦长得像胡芦瓜子,齐头稻种肥团得像珍珠项链。

红莲(22)雕胡(23)香子(24)馥秋兰(25)

红莲米比那雕胡米还好吃,香子米的香气的确胜秋兰。

或收虞舜余(26),或自占城(27)传。

有的收获自古相传的舜王稻,有的收获传自占城的海南稻。

(28)与晚(29)滥吹(30)甑甗(31)间。

至于一般的那些晚䆉和早籼,只不是供甑子蒸一些普通饭。

不辞春养禾,但畏秋输官。

春天里管理庄稼倒可以不辞劳苦,一到秋天农民们便害怕催租的官。

奸吏大雀鼠,盗(32)螟蝝(33)

奸佞的官吏像吃粮的大雀鼠,强盗似的户长同害虫样嘴馋。

掠剩(34)釜区(35)取盈折缗钱(36)

加大升斗的容量去征收租税,贬低谷物的折价来渔利税钱。

钟致(37)一斛,未免催租瘢(38)

明明是两钟却只算一斛,农民只能够频添催租伤瘢。

(39)私债(40)迫,逃屋(41)无炊烟。

私债难偿债主们横加迫害,离乡背井农村里不见炊烟。

晶晶云子(42)饭,生世(43)不下咽。

眼睁睁看着那白晶晶的云子饭,农民们一辈子也莫想往嘴里咽。

食者定游手(44)种者长流涎(45)

享受者只是那不劳而获的人,庄稼汉只能够对着粮食而垂涎。

不如峡农饱,豆麦终残年。

那能够象三峡的农民得到温饱,又吃豆又吃麦准能度过一整年。

注释

(1)埴:黏土。《释名·释地》:“土黄而细密曰埴。”

(2)土膏:土地中的肥润成分。

(3)田:作动词用,种。

(4)穴居:上古人以洞穴为居所,此指峡民文化落后。

(5)占:预测。

(6)亟:急迫地。

(7)尔:如此。

(8)蕃:茂盛。

(9)剪剪:同“翦翦”,整齐的样子。

(10)芊芊:草木茂盛。

(11)了:度过。

(12)迟:期望,等待。

(13)不十一:指租税不到十分之一。什一,十分之一。

(14)遗秉:原指收割时遗落的庄稼,此指纳租后剩余的粮食。

(15)餍:吃饱。

(16)扪:摸。

(17)果然:饱足的样子。

(18)腴:土地肥沃。

(19)长腰:粳稻的米。

(20)匏犀:即瓠(hù)犀,瓠中瓜仁,以其洁白而齐整,常用以比喻美人牙齿。此喻米粒。

(21)齐头:一种米名。

(22)红莲:早稻名。

(23)雕胡:菰(gū)米,亦即茭白,可作蔬菜。其果实如米,称雕胡米,可以作饭。雕,同“雕”。

(24)香子:一种米名。

(25)馥秋兰:比秋兰还芳香。馥,芳香。

(26)虞舜余:指虞舜传下来的良稻种,称舜王稻。而这种稻种据说又是虞舜的父亲瞽瞍传给他的。

(27)占城:古南海国名,在今越南中南部。占城稻种,宋真宗时,从福建传入中国。此稻穗长,不择地而生。

(28)秈:同“籼”,一种稻米。

(29)䆉:䆉稏,稻子。

(30)滥吹:用“滥竽充数”之意。因为秈摆属稻米中的下品,故有此语。

(31)甑甗:两种炊具。甗,中部有算子,可下煮上蒸。按:“长腰”八句,诗人自注云:“长腰米,狭长,亦名箭子;齐头白,圆净如珠;红莲,色微赤;香子,亦名九里香,斗米入数合作饭,芳香满案;舜王稻,焦头无须,俗传瞽烧种以与之;占城种,来自海南;䆉秈、秈禾,价最贱。以上皆吴中米品也。” 39.雀鼠:五代后唐于正赋之外,设“雀鼠耗”,即预偿雀鼠之损耗,是巧立名目的苛捐杂税。“雀鼠耗”语出《梁书·张率传》,张率遣人载米,“既至,遂耗大半。率问其故,答曰:‘雀鼠耗也。’率笑而言曰:‘壮哉雀鼠。’”

(32)胥:指乡间里正一类专司催赋的人。

(33)螟蝝:螟蛾与未生翅的蝗虫,田间害虫。

(34)掠剩:掠取剩余之财物。

(35)釜区:皆古量器名。一斗二升八合为区,五区为釜,即六斗四升。

(36)取盈折缗钱:取盈:取满时所定之额。折:折变。缗(mín)钱:用绳(缗)穿连成串的钱,即贯钱。此句是说粮食不够就用钱来折抵。

(37)钟致:钟:量器名。致:含有充作之意。钟比斛大,六斛四斗为一钟。此言官府巧取豪夺。

(38)催租瘢:因催租而得的伤痕。瘢,伤痕。

(39)重:加上。

(40)私债:高利贷。

(41)逃屋:指主人已经逃离的空屋。

(42)云子:传说为神仙服食之物。杜甫《与鄠县源大少府宴渼陂》:“饭抄云子白,瓜嚼水精寒。”后世遂以饭为“云子”,以其如云子之白也。

(43)生世:一辈子。

(44)游手:游手好闲的人。此指不事耕种之人。

(45)种者长流涎:“种者”句:是说耕种的人反而吃不上粮食。

创作背景

《劳畬耕》该诗作于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诗人由桂林赴成都,途径四川巫峡时作此诗。

拼音版

láoshēgēng

xiánóngshēngshénjiānzhuóshēshāndiān

chìzhígāosāndāocáitián

xuézhìzhānxiānliáoyuán

láixiàzhǒngěrshēngfān

màisuìhuángjiǎnjiǎndòumiáo绿qiānqiān

bǐngěrliǎozhǎngxiàgèngchíqiūfán

shuìshíbǐngyàncān

céngshíjīngdàoménchángguǒrán

zhīnóngshìqǐngwèixiánóngyán

tiánhēirǎngxiān

zhǎngyāopáoshòutóuzhūyuán

hóngliánshèngdiāoxiāngziqiūlán

huòshōushùnhuòzhànchéngchuán

zǎoxiānwǎnlànchuīzèngyǎnjiān

chūnyǎngdànwèiqiūshūguān

jiānquèshǔdàozhòngmíngyuán

lüèshèngzēngōuyíngzhémínqián

liǎngzhōngzhìwèimiǎncuībān

zhòngzhàitáochuīyān

jīngjīngyúnzifànshēngshìxiàyàn

shízhědìngyóushǒuzhǒngzhězhǎngliúxián

xiánóngbǎodòumàizhōngcánnián

作者简介

范成大

范成大

南宋官员、文学家、书法家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平江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十四年(1154年)中进士,历任知处州、知静江府兼广南西道经略安抚使、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等职。曾使金,坚强不屈,几被杀。晚年退居故乡石湖,卒谥文穆。其诗题材广泛,与陆游、杨万里、尤袤齐名,称“中兴四大家”。又工词。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