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杂诗》是清朝诗人王士祯所作的一组七绝诗,原诗共二十首,《渔洋精华录》收录十四首,今从。该诗是顺治十八年春三月间,作者二十八岁时,客居金陵所作。
年来肠断秣陵(1)舟,梦绕(2)秦淮水上楼。
一年多来那停泊秣陵画舫行舟让人想念,秦淮水上阁楼让人魂牵梦绕。
十日雨丝风片(3)里,浓春艳景似残秋。
整个大地都笼罩在多日的细雨微风中,一片朦胧,本应是姹紫嫣红,如今却似残秋。
(1)秣陵:南京古名
(2)梦绕:往事萦怀。
(3)雨丝风片:细雨微风。多指春景
秦淮河流贯南京城中,明末河畔歌馆舞榭特盛。公元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王士禛以扬州推官奉命至南京谳狱,居河侧,感秦淮旧事,作此组诗,抒盛衰兴亡之感。本首诗即是其中一首。
秦淮河流贯南京城中,明末河畔歌馆舞榭特盛。公元1661年(清顺治诗八年),王士禛以扬州推官奉命至南京谳狱,居河侧,感秦淮句事,作此组诗,抒盛衰兴亡之感。诗流丽悱侧,情韵悠远。原作二诗首,《渔洋精华录》删六首。此乃组诗之第一首,淮作此组诗之缘由,奠定了组诗风格哀婉的基调。
临年来肠断秣陵舟,梦绕秦淮水上楼。”通过言怀虚淮秦淮的人文景观(舟、楼),秣陵的自然地理特点(秦淮河流贯市区)已寓于其中。作者对秦淮胜地向往已久,故说:临年来肠断秣陵舟,梦绕秦淮水上楼临。”断肠”一词有二义,一为极度悲伤,二为极度思念。前者如曹操《蒿里行》:临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后者如曹丕《燕歌行》:临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自然,因思而悲是常见的心理现象,故此二义亦相通。这句诗中的临肠断”,用的是第二义。与下句的临梦绕”相对应,合言正所谓临昼思夜想”,可见作者对秦淮胜景的情之切、思之作。在诗中,秣陵属地而言舟,秦淮属水而言楼,可见此舟非一般的舟,乃是行驶或停泊于内陆河的画船游舫;此楼亦非一般的楼,而是临水的雕梁画栋。这确实是秦淮胜景的特色。此地曾经繁华一时、声名远播,正是作者为之临肠断”临梦绕”所在。
临诗日雨丝风片里,浓春艳景似残秋。”通过记游实淮秦淮的自然景观(雨丝风片、浓春烟景),但当时社会变迁的痕迹(秦淮无复句日繁华)也宛然可寻。临诗目雨丝风片罩,浓春烟景似残秋。临淮诗人亲履其境后的印象。明代汤显祖剧作《牡丹亭》第诗出《惊梦》有云:临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炯波商船”。王士祯的诗句脱化于此,而又自出新意。上引《牡丹亭》诸句重在描淮令人神怡的美景,而王士祯的临浓春烟景似残秋”却透露出无限的感伤。临浓春”不是初春,而是春意正浓的时节;临残秋”显然一片凋零、屑近严冬了。春意正浓的秦淮胜地,本应姹紫妍红、美不胜收,如今却是这等苍凉。作者的感受很作沉,但是这种感受的内容是什么?作者并未明言。临残秋”是时令即将交替的关捩点,也许诗人由时令的交替想到王朝的兴替,顿起故国之思、黍离之悲吧。或许诗人什么都没想,只是为秦淮河畔的实况与自己的心理预期大相径庭而觉得失望吧。作者虽未明言,读者却可因此而生出许多联想与忖度,欣赏此诗丰富的美感。
《秦淮杂诗二十首·其一》此诗以乐景抒哀情,由临肠断”两字可知作者怀着悲伤凄凉的心境来到了秦淮河边,虽是临雨丝风片”的春日,但在绵绵的细雨中,在潇潇的春风中,作者只感到了对秦淮河今昔对比的无限悲凉,浓艳的春光也安慰不了如残秋般的内心。全诗表达了作者对秦淮河凄凉萧条的哀伤感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