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观音门渡江

王士祯 〔清代〕 王士祯

饱挂轻帆趁暮晴,寒江依约落潮平。

吴山带雨参差没,楚火沿流次第生。

名士尚传麾扇渡,踏歌终怨石头城。

南朝无限伤心史,惆怅秦淮玉笛声。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雨后观音门渡江》是清代诗人王士祯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的上半部分写了诗人渡江时见到的晚景,下半部分写因景生情,抒发感慨,这首诗用词精炼真切、用典含蓄、耐人寻味,抒发了对南朝兴亡的感慨。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饱挂轻帆趁暮晴,寒江(1)依约(2)落潮平。

趁着晚睛鼓满风帆江中行,隐隐约约见到潮退浪又平。

吴山带雨参差(3)没,楚火沿流次第(4)生。

雨蒙蒙远处吴山渐隐渐没,舟船济济沿江渔火依次明。

名士(5)尚传麾扇渡(6)踏歌(7)终怨石头城(8)

麾扇渡口人们依然怀旧事,石头城下仍在踏歌诉怨情。

南朝(9)无限伤心史,惆怅(10)秦淮(11)玉笛声。

南朝匆匆一部亡国伤心史,秦淮怅怅玉笛又奏哀苦声。

注释

(1)寒江:指天寒时的长江。

(2)依约:依稀隐约,不分明貌。

(3)参差:高低不平貌,形容吴山。

(4)次第:逐次的意思。

(5)名士:指顾荣。

(6)扇渡:地名,一名毛羽渡,在今南京市北长江南岸。

(7)踏歌:踏节拍歌唱。

(8)石头城:城名,本战国时金陵邑,三国时吴孙权改名石头城。故址在今南京市西石头山后。

(9)南朝:是宋、齐、梁、陈四个政权朝代总称,与北朝相对而言,称南朝。

(10)惆怅:失意哀伤。

(11)秦淮:河名,在今南京市内。

创作背景

《雨后观音门渡江》该诗创作于顺治十七年(1660年),诗人在从扬州赶赴南京的路上,途径观音门渡江时看到眼前的晚景,逐写下此诗。

拼音版

hòuguānyīnménjiāng

bǎoguàqīngfānchènqínghánjiāngyuēluòcháopíng

shāndàicēnchǔhuǒyán沿liúshēng

míngshìshàngchuánhuīshànzhōngyuànshítóuchéng

náncháoxiànshāngxīnshǐchóuchàngqínhuáishēng

作者简介

王士祯

王士祯

清代诗人、文学家、诗词理论家

王士祯(1634—1711),字子真,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新城(今山东桓台县)人。博学好古,能鉴别书、画、鼎彝之属,精金石篆刻,诗为一代宗匠,与朱彝尊并称“南朱北王”。书法高秀似晋人。康熙时继钱谦益而主盟诗坛。论诗创神韵说。早年诗作清丽澄淡,中年以后转为苍劲。擅长各体,尤工七绝。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