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四十八章)

老子 〔先秦〕 老子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复制 复制
目录
作品原文 译文注释 作者简介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为学日益(1)为道日损(2)。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3)(4)天下常以无事(5),及其有事(6),不足以(4)天下。

求学的人,其情欲文饰一天比一天增加;求道的人,其情欲文饰则一天比一天减少。减少又减少,到最后以至于“无为”的境地。如果能够做到无为,即不妄为,任何事情都可以有所作为。治理国家的人,要经常以不骚扰人民为治国之本,如果经常以繁苛之政扰害民众,那就不配治理国家了。

注释

(1)为学日益:为学,是反映探求外物的知识。此处的“学”当指政教礼乐。日益:指增加人的知见智巧。

(2)为道日损:为道,是通过冥想或体验的途径,领悟事物未分化状态的“道”。此处的“道”,指自然之道,无为之道。损,指情欲文饰日渐泯损。

(3)无为而无不为:不妄为,就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

(4)取:治、摄化之意。

(5)无事:即无扰攘之事。

(6)有事:繁苛政举在骚扰民生。

拼音版

dàojīngshízhāng

wèixuéwèidàosǔnsǔnzhīyòusǔnzhìwèiwèiérwèitiānxiàchángshìyǒushìtiānxià

作者简介

老子

老子

道家学派创始人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大约出生于公元前571年春秋晚期陈(后入楚)国苦县(古县名)。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