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试望阴山

纳兰性德 〔清代〕 纳兰性德

试望阴山,黯然销魂,无言排徊。见青峰几簇,去天才尺;黄沙一片,匝地无埃。碎叶城荒,拂云堆远,雕外寒烟惨不开。踟蹰久,忽砯崖转石,万壑惊雷。

穷边自足秋怀。又何必、平生多恨哉。只凄凉绝塞,峨眉遗冢;梢沉腐草,骏骨空台。北转河流,南横斗柄,略点微霜鬓早衰。君不信,向西风回首,百事堪哀。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文学赏析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沁园春·试望阴山》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创作的一首词。上片描绘塞外风光惊心动魄的场面,为全词设下雄伟悲壮的氛围。下片抒发思家的情怀,表达人生苦短之情。全篇取用赋法,对阴山一带的独特风光作了淋漓尽致的描绘;又借典铺除,婉曲层深,表达了“百事堪哀”的凄苦隐衷。全词苍凉凄婉,沉郁幽伤。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试望阴山(2),黯然销魂,无言排徊。见青峰几簇(3),去天才尺;黄沙一片,匝地(4)无埃。碎叶城(5)荒,拂云堆(6)远,雕外寒烟惨不开(7)踟蹰久,忽砯崖转石,万壑惊雷(8)

遥望塞外的阴山,不禁让人无限伤怀,徘徊不语。只见几座青峰高耸入云,仿佛离天只有几尺的距离,眼前黄沙遍地,不见一丝尘埃。碎叶城早已荒芜,拂云堆也遥远得看不见,只看见飞翔云外的雕鹰和凝聚着寒冷的雾气。我正在这里徘徊不前,忽然听到山崖上巨石撞击的声音,就像是万丈深壑里发出的隆隆雷声。

穷边自足秋怀。又何必、平生多恨哉。只凄凉绝塞,峨眉遗冢;梢沉腐草,骏骨空台(9)。北转河流,南横斗柄(10),略点微霜鬓早衰。君不信,向西风回首,百事堪哀。

边塞的荒凉叫人看了愁苦满怀,更何况我平生的惆怅已经很多了。想到王昭君凄凉出塞,美人已去,但青冢犹存,而那掩埋在荒漠野草中的,是燕昭王为迎接天下贤达而筑的黄金台的遗迹、河流依然向北流去,北斗斗柄仍是横斜向南,愁苦的人已经未老先衰,两鬓已生出星星白发 在秋风中回首往事,愁苦满怀。

注释

(1)沁园春:词牌名,双调,一百一十四字。上片十三句,四平韵;下片十二句,五平韵。一韵到底,前半阕四五句,六七句、八九句,后半阕三四句,五六句,七八句均要求对仗。

(2)阴山:今河套以北、大漠以南诸山的统称。《史记·秦始皇本纪》:“自榆中并河以东,属之阴山。” 王昌龄《出塞》: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3)几簇:丛集的样子。簇:簇拥,聚集。

(4)匝地:满地,遍地。

(5)碎叶城:唐代古城,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的托克马克市附近。

(6)拂云堆:古地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堆上有中受降城,并建有拂云祠。

(7)雕外寒烟惨不开:只见到空中飞翔的雕,与大地、云烟形成一片愁惨、凄凉的荒漠景观。雕:雕鹰。惨不开:聚成一片愁惨、凄凉的景象。

(8)踟蹰久,忽砯崖转石,万壑惊雷:意谓正徘徊不前,忽听得山崖轰鸣,仿佛是巨石滚动,又像万丈深壑里发出的惊雷隆隆。这里化用李白《蜀道难》:“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虺(huǐ),砯(pīng)崖转石万壑雷。”踟蹰:徘徊不前。

(9)只凄凉绝塞,峨眉遗冢;梢沉腐草,骏骨空台:意谓想到王昭君凄凉出塞,如今人已死去,但遗冢犹存;而那掩埋在荒漠野草中的,是当年燕昭王求贤所筑的高台。绝塞:极远的边塞。蛾眉遗冢(zhǒng):谓古代和亲女子之墓。这里是用汉代王昭君出塞之典事,《汉书·匈奴传下》:“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赐单于。”昭君死后葬于南匈奴之地,人称“青冢”。骏骨:骏马之骨。此用燕昭王求贤之典,《战国策·燕策》谓:燕昭王欲得天下贤者,遂筑黄金台以求之。郭隗劝其诚以待士、虚心延揽,并用古人以千金买千里马之故事规谏他。后招来了乐毅、邹衍、剧辛等。

(10)斗柄:即构成北斗星斗柄的三颗星。

创作背景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八月,纳兰容若随副都统郎坦、公彭春等人“觇梭龙”,即侦察东北雅克萨一代罗刹势力的入侵情况,途中思家心切,写下这首《沁园春·试望阴山》。

文学赏析

上阕描绘塞外风光惊心动魄的场面。起句「试望阴山」,先廓定视野,继后写「试望」的心境和感受:「黯然销魂,无言徘徊。」「无言徘徊」形象地描画出心潮翻涌,无限思绪的情态。这第一韵是全词的基础,以下全由此展开。第二三韵视野极为开阔。由「见」字领起「青峰几簇,去天才尺」,写山岭高耸密集;「黄沙一片,匝地无埃」,写朔漠辽阔无边。底下连举唐代西域两个名镇「碎叶城」和「拂云堆」,并分别述以「荒」和「远」。「碎叶城」距阴山数千里之遥,试想不可目及,神思则可;「拂云堆」虽近在阴山南麓,但由于「雕外寒烟惨不开」,故目见也难。尽管如此,但这两句意象宏阔,为全词设下雄伟悲壮的氛围。词趣的流脉在踟蹰良久感慨良久的深沉情绪中,在雄伟悲壮的氛围里静静地流淌。突然,訇然声响,撼地摇天:「忽砯崖转石,万壑惊雷」。这一韵仅比李白《蜀道难》的诗句多出一个「惊」字。纳兰驱使古人,得心应手,于兹可见。这一声巨响,应是巨石滚人山谷其声轰鸣所致,从而在巨响中暂结上片。

下阕抒发思家的情怀,修辞手法极见高妙。「穷边自足愁怀」,遥扣首韵,点明荒凉艰苦的塞外边疆,本来就富愁种。更紧承「又何必平生多恨哉」,语气似抑实扬,由因地域引愁过渡到因人事生衷,从而牵出两桩流传千古的史实。历史上令人生哀之事多矣,纳兰不胜枚举,无须枚举。故以「只」字界定,仅以下两端「凄凉绝塞,蛾眉遗冢」和「销沉腐草,骏骨空台」,就足以发人无限感慨。但其人如今已没,绝塞依然凄凉,空台满目腐草,留给后人的只是由此滋生的无限感慨而已,其人生苦短之情历历可见。故下韵「北转河流,南横斗柄,略点微霜鬓早衰」,直抒「人生几何」的慨叹。「北转河流」是黄河流势的真实写照,取孔子「逝者如斯」语意,灵动轻巧,贴切自然;「南横斗柄」写星辰依然按自然规律运动,古如是,今如是,未来仍如是。但人的生命却是极短暂的,故有「鬓早衰」的怅恨。纳兰仅活了三十一岁,盛年霜鬓,确是令人生哀的。煞尾「君不信,向西风回首,百事堪哀」,稍抑即扬。「百事」既指历史事,更指自家事,件件桩桩,不随心者多矣,否则,怎会「霜鬓早衰」。

《沁园春·试望阴山》全篇取用赋法,对阴山一带的独特风光作了淋漓尽致的描绘。又借典铺除,婉曲层深,表达了「百事堪哀」的凄苦隐衷。全词苍凉凄婉,沉郁幽伤。

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

清代词人,清词三大家之一

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大学士明珠长子。出生于满州正黄旗。自幼天资聪颖,18岁考中举人。公元1676年中进士,授乾清门三等侍卫,后循迁至一等。诗文均很出色,尤以词作杰出,著称于世。曾把自己的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集》,后更名为《饮水词》。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