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

苏轼 〔宋代〕 苏轼

东坡先生无一钱,十年家火烧凡铅。

黄金可成河可塞,只有霜鬓无由玄。

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

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谁似濮阳公子贤,饮酒食肉自得仙。

平生寓物不留物,在家学得忘家禅。

门前罢亚十顷田,清溪绕屋花连天。

溪堂醉卧呼不醒,落花如雪春风颠。

我游兰溪访清泉,已办布袜青行缠。

稽山不是无贺老,我自兴尽回酒船。

恨君不识颜平原,恨我不识元鲁山。

铜驼陌上会相见,握手一笑三千年。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七言古诗。这首诗是诗人离开黄州向好友吴德仁致意的简寄诗,以戏谑笔调,分别勾勒了吴德仁、陈季常和作者自我的形象,表现了他们的深厚友谊。此诗写得机趣横生,风采华妙,音节琅然。全诗叙事挥酒自如,在叙事中插入景物描写,用典精切浑化,通篇兴会淋漓。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东坡先生无一钱,十年家火烧凡铅(1)

东坡先生我不名一文,十年炼丹也只能烧得凡铅。

黄金可成河可塞,只有霜鬓无由玄(2)

黄金能够炼成,黄河决口可以堵塞,长生之药却不可得,依然变得白发斑斑。

龙丘居士(3)亦可怜,谈空说有(4)夜不眠。

陈季常自号“龙丘居士”,他也和“东坡居士”一样可怜,终日议仙论道谈空说有,晚上还不愿睡眠。

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5)

突然听见河东狮吼般的声音,原来是他那好妒凶悍的妻子发怒了,吓得他拄杖脱手,心中茫然。

谁似濮阳公子(6)贤,饮酒食肉自得仙(7)

谁能像濮阳公子吴德仁那样有才有德,又饮酒又吃肉却照例养道修仙。

平生寓物不留物(8),在家学得忘家禅(9)

他平常寄意于物但不沉湎于物,住在家中也能学得忘家之禅。

门前罢亚(10)十顷田,清溪绕屋花连天。

门前有种满水稻的上十顷田,还有一条清溪绕屋而过,屋前屋后鲜花连天。

溪堂醉卧呼不醒,落花如雪春风颠。

他却在溪堂醉卧,喊也喊不醒,落花如雪片纷飞,随着春风在他周围飘散。

我游兰溪访清泉,已办布袜青行缠(11)

我穿上布袜、缠好绑腿,游了兰溪又访青泉。

稽山不是无贺老(12),我自兴尽(13)回酒船。

前番未遇德仁先生,并不是如李白所言“稽山无贺老”,是我游兴已尽而开回酒船,且等来日再见。

恨君不识颜平原(14),恨我不识元鲁山(15)

很遗憾德仁君不认识我,我也未睹您的真颜。

铜驼陌上会相见(16)握手(17)一笑三千年。

在某个像铜驼街那样热闹的地方,我们定能邂逅,到那时握手一笑,彼此都慨叹又已过了许多年!

注释

(1)十年家火烧凡铅:十年炼丹而没有成功。家火:家中炉灶之火。凡铅:道家炼丹用的材料。

(2)黄金可成河可塞,只有霜鬓无由玄:炼丹本可以使人成仙,而自己炼丹不成功,未能使白发转黑,未能超凡入仙。用《史记·封禅书》所载汉方士语:“黄金可成,而河决可塞,不死之药可得,仙人可致也。”

(3)龙丘居士:一作“龙邱居士”,陈慥的号。

(4)谈空说有:讲论佛学。

(5)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苏轼善意地嘲笑陈慥学佛未领会其真义。河东:柳姓。杜甫《可叹》中有“河东女儿身姓柳”句。陈慥之妻姓柳。狮子吼:佛教传释迦摩尼初生时“分手指天地,作狮子吼声”(《景德传灯录》卷一)。另,佛藏中有《佛说长者女庵提遮狮子吼了义经》。苏轼用此两个典故,戏言陈慥与妻子都学佛,却没有妻子领悟得精深,这里并没有讽刺陈慥惧内的意思,后世相沿成说,与苏轼原意无关。

(6)濮阳公子:指吴德仁。

(7)饮酒食肉自得仙:吴德仁不似苏轼学道陈慥学佛,却自然达到高境界。

(8)寓物不留物:欣赏外物,但不贪恋外物和被外物所役。苏轼《宝绘堂记》:“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

(9)忘家禅:即在家修炼如出家。

(10)罢亚:稻穗实多而摇动的样子。

(11)行缠:裹腿。与布袜均为行路的轻便装束。

(12)贺老:贺知章,东坡以归居会稽的贺知章自比。李白《重忆一首》:“欲向江东去,定将谁举杯?稽山无贺老,却棹酒船回。”

(13)兴尽:典出《世说新语·任诞》: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仿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14)颜平原:颜真卿。唐时人,曾为平原太守,为人正直耿介,率军作战勇猛,亦用心仙佛。这里用颜真卿比陈季常。

(15)元鲁山:元德秀。字紫芝,曾为鲁山令。《新唐书·元德秀传》:“苏源明常语人曰:‘吾不幸生衰俗,所不耻者识元紫芝也。’”这里以元德秀比吴德仁。

(16)铜驼陌上会相见:开玩笑地说世事变化急速,以后与吴德仁定当相遇。铜驼,典出陆机《洛阳记》:“铜驼街在洛阳宫南,金马门外,人物繁盛。俗语云:‘金马门外聚群贤,铜驼街上集少年。’”又见《晋书·索靖传》,索靖指洛阳宫门铜驼叹曰:“会见汝在荆棘中耳。”

(17)握手:典出《后汉书·蓟子训传》:“后人复于长安东霸城见之(蓟子训),与一老公共摩挲铜人,相谓曰:‘适见铸此,已近五百岁矣!’”

创作背景

《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这首诗是诗人在元丰八年(1085)上半年创作的。这时苏轼已离开黄州,在泗州等地旅途上,谋求回常州居住。他在黄州数年,尚未见过近在蕲州居住的吴德仁。这首诗向吴德仁致意,将来定然会握手相见,畅叙平生,故作此诗。

拼音版

rénjiānjiǎnchéncháng

dōngxiānshēngqiánshíniánjiāhuǒshāofánqiān

huángjīnchéngzhǐyǒushuāngbìnyóuxuán

lóngqiūshìliántánkōngshuōyǒumián

wéndōngshīhǒuzhǔzhàngluòshǒuxīnmángrán

shuíyánggōngxiányǐnjiǔshíròuxiān

píngshēngliúzàijiāxuéwàngjiāchán

ménqiánshíqǐngtiánqīngràohuāliántiān

tángzuìxǐngluòhuāxuěchūnfēngdiān

yóulánfǎng访qīngquánbànqīngxíngchán

shānshìlǎoxìngjìnhuíjiǔchuán

hènjūnshíyánpíngyuánhènshíyuánshān

tóngtuóshànghuìxiāngjiànshǒuxiàosānqiānnián

作者简介

苏轼

苏轼(诗神)

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