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苏武牧羊图》是元末诗人杨维桢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首联为点题之笔,由图像麒麟阁而追述苏武忠贞品格;中间两联选取了极富代表性的细节,体现苏武不畏艰难而始终心向汉室的精神;尾联则以李陵泣别作为反衬,更见出苏武人格的崇高。诗人在这首题画诗中,热烈歌颂了苏武威武不屈、贫贱不移的崇高民族气节,悲壮深沉,慷慨激越。
未入麒麟阁(2),时时望帝乡(3)。
不期望麒麟阁的画像,也时时把故国遥望。
寄书元有雁,食雪不离羊(4)。
大雁送来苏武的音信,在北海牧羊时茹毛饮雪。
旄尽风霜节(5),心悬日月光。
牧羊时卧起操持,节旄尽落,心中却有日月的光芒。
李陵何以别(6),涕泪满河梁(7)。
李陵送别了归国的苏武,不断的泪水洒满河粱。
(1)苏武:字子卿,汉族,杜陵(今陕西西安)人,西汉大臣。他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贵族多次威胁利诱,欲使其投降;后将他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扬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释放他回国。他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
(2)麒麟阁:汉代阁名,在未央宫内。画功臣像于其上,苏武是第十一人。
(3)帝乡:京城。
(4)寄书元有雁,食雪不离羊:意为苏武北海牧羊时茹毛饮雪,雁足传书。
(5)旄尽风霜节:指苏武持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旄:古时旗杆或节杖头上用牦牛尾做装饰的旗子;风霜节:比喻节操高洁。
(6)李陵何以别:指苏武回归汉朝时,李陵置酒送别事。李陵:汉朝将领,率兵击匈奴时,兵败屈节投降。后苏武归汉时,李陵曾置酒相送。
(7)河梁:桥梁。
苏武被拘匈奴十九载,受尽磨难而终得归汉的传奇经历,使诗人对苏武崇高气节的敬佩之情。《题苏武牧羊图》这首诗即因苏武牧羊图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