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夜》是南宋文学家文天祥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是诗人一生度过的最后一个除夕所写。诗人身处燕京牢狱,面对死亡,既无所畏惧,也不抱幻想,显示了非凡的慷慨从容。此诗反映出他在国家危亡时期的艰难斗争生活,表达了他以身殉国的决心。全诗从大开大阖处入手,于回肠荡气中结束,叙事抒情形象概括,简洁凝练,其中回荡的天地落落,岁月堂堂,生命将尽,身世俱忘的磊落感情和高尚的精神状态,仍然感染和鼓舞着后世的读者。
乾坤(1)空落落(2),岁月(3)去堂堂(4);
天地之间一片空旷,时光公然地离我而去。
末路(5)惊风雨(6),穷边(7)饱雪霜(8)。
在人生的末路上因为风雨而受惊,在偏僻的边疆饱经了冰雪寒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如今生命跟这一年一样快要结束了,我和我一生的经历也会被遗忘。
无复屠苏梦(9),挑灯夜未央(10)。
以后再也梦不到过新年喝屠苏酒,只能在漫漫长夜里拨动灯火。
(1)乾坤:指天地,即空间。
(2)空落落:空洞无物。
(3)岁月:时间。
(4)堂堂:跨步行走的样子。
(5)末路:指己被俘囚,不望生还,走上了生命的最后一段路。
(6)惊风雨:指有感于当年战斗生活的疾风暴雨。
(7)穷边:极远的边地。此就南宋的辖区而言,称燕京 为穷边。
(8)雪霜:指囚居生活的艰难困苦。
(9)屠苏梦:旧历新年,有合家喝“屠苏酒”的习惯。
(10)夜未央:夜已深而未尽。
宋少帝祥兴元年(1278),文天祥抗元失败,在五坡岭(在今广东海丰北)被俘。他拒绝元将诱降,于次年被囚于燕京(今北京)。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除夕,文天祥度过了又一个铁窗岁月。虽然他早已抱定了以死殉国的决心,但是在除夕这一特别的时刻,还是唤醒了他深潜于生命中的悲戚,因而写下《除夜》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