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哉行·其一

曹操 〔两汉〕 曹操

古公亶甫,积德垂仁。

思弘一道,哲王於豳。

太伯仲雍,王德之仁。

行施百世,断发文身。

伯夷叔齐,古之遗贤。

让国不用,饿殂首山。

智哉山甫,相彼宣王。

何用杜伯,累我圣贤。

齐桓之霸,赖得仲父。

后任竖刁,虫流出户。

晏子平仲,积德兼仁。

与世沈德,未必思命。

仲尼之世,王国为君。

随制饮酒,扬波使官。

复制 复制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善哉行》是东汉末年曹操创作的一首诗歌作品,作品出自《乐府诗集》。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古公亶甫(1)积德(2)垂仁(3)

古公亶甫积德行义,因广施仁爱,得到老百姓的拥护。

思弘(4)一道(5)哲王(6)(7)

一心想着发扬光大后稷、公刘广施仁政的治国方略,古公亶甫迁徙到豳地以后,成为受大家爱戴的贤明君主。

太伯仲雍(8)王德(9)之仁。

太伯和仲雍都有王者仁义的德行。

行施(10)百世,断发(11)文身(12)

让国的德行流传百世。他们来到南方之后,尊重当地的风俗,剪断了头发,在身上刺上了花纹。

伯夷叔齐(13),古之遗贤(14)

伯夷和叔齐是古代的圣贤。

让国(15)不用(16)饿殂(17)首山(18)

他们互相让国,不为世用,饿死在首阳山上。

智哉(19)山甫(20)相彼(21)宣王(22)

仲山甫是多么地有智慧啊,他辅佐周宣王,从而使周王朝出现了中兴的局面。

何用杜伯(23)(24)圣贤(25)

为什么杀害杜伯,就会损害周宣王和仲山甫君臣的好名声呢?

齐桓(26)之霸,赖得(27)仲父(28)

齐桓公称霸,依靠的是管仲。

后任竖刁(29)虫流(30)出户。

后来,齐桓公任用小人竖刁,他的五个儿子又争权夺利,致使齐桓公死后无人收敛,尸体腐烂后生出的蛆虫爬到门外。

晏子平仲(31),积德兼仁(32)

晏婴广积善德,而且 具有仁义的品质。

与世(33)沈德(34)未必(35)思命(36)

他在世上保持高洁的德行,从没有考虑过要做一些迎合君主的事情。

仲尼之世(37)王国(38)为君(39)

孔子生活的时代,王室衰微,出现了诸侯打着周天子的旗号称霸的局面。

随制(40)饮酒,扬波(41)使官(42)

管仲平定西戎有功,周天子用上卿之礼招待他,他只接受下卿之礼,饮酒时不越制度。君子听说后,高度赞扬管仲。

注释

(1)古公亶甫:亦作“亶甫”。周文王的祖父,周武王追尊为太王。亶,忠厚、诚信、实在的意思。

(2)积德:积累仁政或善行。

(3)垂仁:施仁爱。垂降仁爱。

(4)思弘:思想弘扬。

(5)一道:道家天一为尊的思想。专一天道也。唯我为一为大。

(6)哲王:贤明圣哲的君主。

(7)豳:豳州。古地名,在今中国陕西省旬邑县西南。同“邠”。今陕西郴县。

(8)太伯仲雍:《史记·吴太伯世家》载:吴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历之兄也。季历贤,而有圣子昌,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于是太伯、仲雍二人乃犇荆蛮,文身断发,示不可用,以避季历。季历果然登位,这就是王季,而姬昌就是文王。太伯逃奔到荆蛮,自称句吴。荆蛮人钦佩他的品德高尚,追随并且归附他的有上千家,被拥立为吴太伯。太伯卒,无子,弟仲雍立,是为吴仲雍。后成为礼让天下的典范典故。

(9)王德:王者之德行。

(10)行施:犹施行。行使布施。

(11)断发:截短头发;剪断头发。人之发肤授于父母。短发意为不孝。

(12)文身:纹身。在身体上刺画有色的花纹或图案。意喻野蛮。

(13)伯夷叔齐:伯夷叔齐是商末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相传其父遗命要立次子叔齐为继承人。孤竹君死后,叔齐让位给伯夷,伯夷不受,叔齐也不愿登位,先后都逃到周国。周武王伐纣,二人叩马谏阻。武王灭商后,他们耻食周粟,采薇而食,饿死于首阳山。

(14)遗贤:遗留下来的贤人。

(15)让国:礼让国家。礼让王位。

(16)不用:不采用。不听从;不采纳。

(17)饿殂:饿死。

(18)首山:首阳山。陕西省周至县首阳山。

(19)智哉:智慧啊。

(20)山甫:即仲山甫。周宣王时的贤臣。后因用以代称贤臣。

(21)相彼:任宰相辅助那。

(22)宣王:周宣王。

(23)杜伯:为杜地(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的领主。周宣王大夫,无辜被杀,死后魂射王于鄗。

(24)累:累及。拖累于。

(25)圣贤:圣贤的大王。指周宣王。

(26)齐桓:齐桓公,春秋五霸之首,春秋时代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姜姓,吕氏,名小白。是姜太公吕尚的第十二代孙。

(27)赖得:依赖着。

(28)仲父:春秋时齐桓公尊管仲为仲父。杨倞注:“仲者,夷吾之字;父者,事之如父。”后因用以称管仲。

(29)竖刁:春秋时齐桓公的宦官寺人貂谀事桓公,颇受宠信。桓公卒,诸公子争立,寺人貂等恃宠争权,杀群吏,立公子无亏,齐国因此发生内乱。后世用“竖刁”或“竖刀”蔑称寺人貂。亦以泛指阉宦奸臣。

(30)虫流:春秋齐桓公不听管仲的话,任用竖刁,专权乱政。桓公死,诸子争立,陈尸三月不收,尸虫流出户外。后因以“虫流”为死不得葬的典实。

(31)晏子平仲:名婴,字仲,习惯上多称平仲,春秋后期齐国的国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

(32)兼仁:兼有仁义。

(33)与世:举世。随着人世。与世沉浮,随波逐流。

(34)沈德:亦作“沉德”。谓丧失道德。

(35)未必:不一定。

(36)思命:思虑自己的性命。当崔杼杀死齐庄公时晏子临危不惧怒斥于他。不怕死也。

(37)仲尼之世:孔子的时代。春秋时期也。仲尼:孔子的字。孔子名丘,春秋鲁国人。

(38)王国:称王于国家。有说‘主国’。

(39)为君:为了国君。

(40)随制:随着制度。按照制度。随便制度。

(41)扬波:掀起波浪。比喻内心激荡。有说‘扬彼’。

(42)使官:使用官员。使臣。“扬波使官”与“随制饮酒”意思差不多。在官职、体制之内施用权力,催动内心扬起波澜以完成此官职之责。概乎此意也。

作者简介

曹操

曹操(魏武帝)

三国时期魏国政权奠基者

曹操(155—220),字孟德,谯(今安徽亳州)县人。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东),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官渡之战大破军阀袁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208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后封魏王。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明人辑有《魏武帝集》,今又有《曹操集》。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