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大光祖席醉中赋长短句

陈与义 〔宋代〕 陈与义

张帆欲去仍搔首,更醉君家酒。吟诗日日待春风,及至桃花开后却匆匆。

歌声频为行人咽,记著樽前雪。明朝酒醒大江流,满载一船离恨向衡州。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虞美人·大光祖席醉中赋长短句》是南宋词人陈与义所写的一首词,收录于《全宋词》中。这首词是在饯别宴上所作。上片抒写不忍离别之情,追述二人的友谊。下片写宴席上的情景,想像别后的愁思。全词首尾呼应,结构完美,语壮情深。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张帆欲去仍搔首(3),更醉君家酒。吟诗日日待春风,及至桃花开后却匆匆。

船帆都张挂起来了,我却搔首流连着不忍离去,一杯又一杯地痛饮着你为我送行的酒。我们曾日日相聚,吟诗填词期待春天,没想到这桃花开了,我们却不得不告别。

歌声(4)频为行人咽,记著樽前雪(5)。明朝酒醒大江流,满载一船离恨(6)衡州(7)

连告别宴上的歌妓都为我们的离情所感动,歌声几度呜咽。我要记住这眼前之人,记住这次饯别。等明朝酒醒之后,此身已随船驶人湘江,船儿载着满舱离恨要把我送向衡州。

注释

(1)虞美人: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2)大光:词人的朋友席益,字大光。

(3)搔首:挠头,迟疑。

(4)歌声:席间歌女劝酒的演唱。

(5)樽前雪:指江上的浪花。

(6)离恨:离别的遗憾。

(7)衡州:今湖南衡阳。

创作背景

建炎三年(1129年),陈与义与友人席益(字大光)在衡山相遇。当时,陈与义因躲避金兵而抵达湖南,而席益则卸掉官职在衡山一带流浪。二人此次相聚不久,陈与义离开衡山,在席益为他举办的饯别宴上作《虞美人》词,以别友人。

拼音版

měirén··guāngzuìzhōngchángduǎn

zhāngfānréngsāoshǒugèngzuìjūnjiājiǔyínshīdàichūnfēngzhìtáohuākāihòuquècōngcōng

shēngpínwèixíngrénzhezūnqiánxuěmíngzhāojiǔxǐngjiāngliúmǎnzàichuánhènxiànghéngzhōu

作者简介

陈与义

陈与义

北宋末、南宋初诗人,“江西诗派三宗”之一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徽宗政和三年(1113)登上舍甲科。授开德府教授,累迁太学博士。南渡后,召为兵部员外郎、翰林学士、知制诰,官至参知政事。以诗著名,原属江西诗派。宋室南渡后,诗风有了明显转变,由描写个人生活情趣转而抒发爱国思想,由清新明净趋向沉郁悲壮。亦工词,其词意境与诗相近,有清婉奇丽的特点,而豪放处又接近苏轼。有《简斋集》《无住词》。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