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不断·立峰峦

马致远 〔元代〕 马致远

立峰峦,脱簪冠。夕阳倒影松阴乱,太液澄虚月影宽,海风汗漫云霞断。醉眠时小童休唤。

复制 复制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文学赏析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拨不断·立峰峦》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一首散曲,这支曲子刻画了作者隐居地如画的风景,最后的“醉眠时小童休唤”别有情趣,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淡泊致远的境界。全曲开头引人入胜,中间极尽铺陈,结尾余韵悠长。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立峰峦,脱簪冠(2)。夕阳倒影松阴乱,太液(3)澄虚(4)月影宽,海风汗漫(5)云霞断(6)。醉眠时小童休唤。

站在峰峦之上,摘下官帽向远处看。在夕阳下的倒影里松林的树荫凌乱,倒映于大液池水中的天空月色澄澈光明,浩瀚的海风吹得云霞片片。醉倒了,小书童不要叫醒我。

注释

(1)拨不断:曲牌名。又名“续断弦”,属双调宫曲调。全曲六句,押三平韵三仄韵。

(2)簪冠:指官吏所戴的帽子。簪,古人用来插定发髻或把冠帽固定在头发上的一种长针。冠,帽子。

(3)太液:即太液池,汉武帝时于建章宫北兴建,中起三山,象征蓬莱、瀛洲、方丈三座神山。此处泛指空阔的水面。

(4)澄虚:指倒映在水中的天空澄澈空明。虚,天空。

(5)汗漫:浩瀚、漫无边际。

(6)云霞断:指云霞被吹散消失。断,尽。

创作背景

《拨不断·立峰峦》此曲是作者归隐山村时所作。作者站立在峰峦之上,放眼四望,引起万千感触,因作此曲抒怀。

文学赏析

“立峰峦,脱簪冠。”作者站立在峰峦之上,虽然没有“一览众山小”的豪迈,但放眼四望,自然难免引起万千感触。其脱去簪冠,既是实写,也是虚写对官场仕途的厌倦。

“夕阳倒影松阴乱,太液澄虚月影宽,海风汗漫云霞断”,铺写作者登高眺望所看到的景色。在夕阳的照耀下,松林的树荫都变得散乱了。在空阔的水面上,月亮的倒影随着水波荡漾,越来越宽,而倒映在水中的天空也澄澈空明。云气被夕阳折射成绚烂的彩霞,无边无际,后来被浩瀚的海风吹散,消失在天际。在月光的照抚下,在海风的吹拂里,作者的心灵找到了最好的休憩和归宿之处。尘世间的功名利禄、宠辱得失,早已抛到九霄云外去了。饱受屈辱的作者在经历了艰苦曲折的心路历程之后,终于能够自我解脱、自我超化,这是何等的欢愉。于是,作者要开怀畅饮,一醉方休。

结句“醉眠时小童休唤”,令人联想起作者《双调·夜行船·秋思》套曲的结尾:“嘱咐俺顽童记者:便北海探吾来,道东篱醉了也!”两者异曲同工,俨然画出了作者旷放不羁、乐而忘形的狂态。元代著名曲家乔吉曾谈作散曲的方法,即“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是也”。他又解释说:“大概起要美丽,中要浩荡,结要响亮。贵在首尾贯穿意思清新。”(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八引)也就是说曲的开头要引人入胜,中间要极尽铺陈,结尾要戛然而止,余韵悠长。所谓“凤头、猪肚、豹尾”,从此曲可见一斑。

作者简介

马致远

马致远

元代戏曲家、“元曲四大家”之一

马致远(1250—1321),号东篱,一说字千里,大都(今北京)人。曾任江浙行省务官(一作江浙省务提举)。晚年隐退。所作杂剧今知有十五种,现存七种。作品多写神仙道化,有“马神仙”之称。曲词豪放洒脱。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同称“元曲四大家”。其散曲成就尤为世所称,有辑本《东篱乐府》,存小令百余首,套数二十三套。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