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剔银灯惊炷短,拥髻无言,脉脉生清怨。此恨今宵争得浅,思量旧日恩情遍。
月影移帘风过院,待到归来,传尽中宫箭。故拥绣衾遮素面,赚他醉里频频唤。
《蝶恋花·手剔银灯惊炷短》是清末民初词人王国维所作的一首词。这是一首闺怨词。上半片通过近物的描写,突出了长夜人寂寞。下半片通过场景和心理状态的描写,让读者感受主人翁由思生怨的变化。作者王国维按照传统闺怨词的写法,思与怨的结合,细腻的突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单就词而言,它还是一首传统的“花间”词,并无特别的深意。
手剔银灯(2)惊炷(3)短,拥髻(4)无言,脉脉(5)生清怨。此恨今宵争得(6)浅,思量(7)旧日恩情遍。
用手剔亮灯盏的时候,才发现灯芯已经烧的很短了。抱着头无法言语,心中的情怨幽然而生。对你的怨恨为什么只有一点点,想起往日的恩情却是一遍遍的。
月影移帘风过院,待到归来,传尽中宫箭。故拥绣衾遮素面,赚(9)他醉里频频唤。
月光照在帘上,风吹过院落。等到人归来时,宫庭中报时声早就传完了。故意用锦被盖住头,就是想让他在醉中一次又一次的叫我的名字。
(1)蝶恋花:词牌名,原是唐教坊曲,后用作词牌,本名“鹊踏枝”,又名“黄金缕”“卷珠帘”“凤栖梧”“明月生南浦”“细雨吹池沼”“一箩金”“鱼水同欢”“转调蝶恋花”等。为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五句四仄韵。
(2)银灯:银白色的灯盏。
(3)炷:灯心。
(4)拥髻:捧持发髻。
(5)脉脉:含情不语。
(6)争得:怎得。
(7)思量:想念。
(8)传箭:报时。
(9)赚:哄骗。
《蝶恋花·手剔银灯惊炷短》这首词写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当时光绪皇帝与中宫的感情始终不好,王国维在这个背景写了这首闺怨词。但也有人提出这只是要写一首以对女子心理细腻描写取胜“花间”风格的艳词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