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者葬沙漠,生者还旧乡。
遥闻齐鲁郊,谷麦等人长。
目营青岱云,足辞辽海霜。
拜坟一痛哭,永别无相望。
春秋社燕雁,封泪远寄将。
归来何所有,兀然空四墙。
井蛙跳我灶,狐狸据我床。
驱狐窒鼯鼠,扫径开堂皇。
湿泥涂旧壁,嫩草覆新黄。
桃花知我至,屋角舒红芳。
旧燕喜我归,呢喃话空梁。
蒲塘春水暖,飞出双鸳鸯。
念我故妻子,羁卖东南庄。
圣恩许归赎,携钱负橐囊。
其妻闻夫至,且喜且徬徨。
大义归故夫,新夫非不良。
摘去乳下儿,抽刀割我肠。
其儿知永绝,抱颈索我娘。
隋地几翻覆,泪面涂泥浆。
上堂辞舅姑,舅姑泪浪浪。
赠我菱花镜,遗我泥金箱。
赐我旧簪珥,包并罗衣裳。
好好作家去,永永无相忘。
后夫年正少,惭惨难禁当。
潜身匿邻舍,背树倚斜阳。
其妻径以去,绕陇过林塘。
后夫携儿归,独夜卧空房。
儿啼父不寐,镫短夜何长。
《还家行》是清代诗人郑燮创作的一首五言诗。此诗前十句写逃荒者辞墓归故乡的情况,紧接着十四句写逃荒者归故乡修整残破屋宇后的情况,再接着十句写逃荒者赎故妻时故妻想到要和后夫及幼子离别的矛盾心情,之后四句写故妻幼子不忍其母离开的情况,再之后八句写故妻和其新夫的父母告别的情况,最后十句写故妻离开后其新夫痛苦难耐的情况。全诗感情起伏跌宕,感情脉络随事件情节和叙述主体的变化而变化,写来悲喜交织,摇曳多姿,抒情性很强。
死者葬沙漠,生者还旧乡。
用沙土埋葬了一同逃荒而逝去的亲友后,幸存的人都准备回故乡了。
遥闻齐鲁郊,谷麦等人长。
因为在遥远的外地就听说故乡山东的郊外上,庄稼长得和人同高了。
目营青岱云,足辞辽海霜。
目光遥望着青州和岱岳的云,脚步离开了辽东海边。
拜坟一痛哭,永别无相望。
离开前在亲友的坟前下拜后痛苦一场,因为将永远不能前来祭拜。
春秋社燕雁,封泪远寄将。
以后也只能托春去秋来的燕和秋去春来的雁,把思念的眼泪带到坟前。
归来何所有,兀然空四墙。
回到故乡后家里还有什么?除了四面墙壁陡立外便空无所有。
井蛙跳我灶,狐狸据我床。
井底的蛙跳到厨房的灶上,狐狸则占据了我的床。
驱狐窒鼯鼠,扫径开堂皇。
我于是赶走狐狸,堵塞老鼠的洞穴,把庭院和堂屋打扫干净。
湿泥涂旧壁,嫩草覆新黄。
然后将湿润的泥土涂上破旧的 墙壁上,再把草下的新黄土覆盖在嫩草上。
桃花知我至,屋角舒红芳。
桃花好像知道我要归来一样,在屋角默默吐露红色芬芳。
旧燕喜我归,呢喃话空梁。
旧时的燕子也为我归来欢愉,竟在空梁上轻声细语一样。
蒲塘春水暖,飞出双鸳鸯。
蒲塘中的水因春回而变暖,不时有成双成对的鸳鸯飞出。
念我故妻子,羁卖东南庄。
想起我原来的妻子,还典押在东南庄。
圣恩许归赎,携钱负橐囊。
恰逢皇帝允许赎回,于是背着钱袋前去赎回。
其妻闻夫至,且喜且徬徨。
妻子听说丈夫到来时,既惊喜又彷徨。
大义归故夫,新夫非不良。
虽然新夫并非不良之人,但她还是以夫妇之义与故夫团圆。
摘去乳下儿,抽刀割我肠。
于是抛下吃奶的孩子,像被抽刀割着肠子一样。
其儿知永绝,抱颈索我娘。
孩子知道要和母亲永别,于是缠着母亲的脖子不放。
隋地几翻覆,泪面涂泥浆。
摔在地上就不住地打滚,满面的泪水中夹着泥土。
上堂辞舅姑,舅姑泪浪浪。
但仍走上厅堂与公婆告辞,公婆都泪流不止。
赠我菱花镜,遗我泥金箱。
送了她一片背后铸有菱藻等图案的铜镜,以及一个用金粉描画的箱子。
赐我旧簪珥,包并罗衣裳。
还有用过的簪子和耳环,以及好几个罗列在一起的衣裳包。
好好作家去,永永无相忘。
还宽慰她道:“以后好好持家,永远不要相忘。”
后夫年正少,惭惨难禁当。
新夫正是个血气方刚的少年,难以忍受这羞惭而凄惨。
潜身匿邻舍,背树倚斜阳。
所以藏身在领居家,背靠大树而立于夕阳之下偷看妻子归去。
其妻径以去,绕陇过林塘。
妻子已经径自离去,绕着田埂经过山林和水塘。
后夫携儿归,独夜卧空房。
新夫带着儿子回到家中,夜里独守空房。
儿啼父不寐,镫短夜何长。
儿子啼哭不止使得新夫彻夜难眠,燃灯何其短而夜何其漫长啊!
此诗作于乾隆十三年(1748年)。当时潍县饥民由关外陆续返乡,一位山东的农民,逃荒到辽东,他的亲人,有的死后埋葬在辽东。后来他听说山东灾荒解除,于是回到家乡,但他的妻子,已典卖给他人,又与后夫养了儿子。他备钱去赎回妻子,出现了一幕矛盾、复杂,既是团圆、又是惨别,既令人同情当事者、又令人诅咒社会环境的景象。诗人为纪其事而创作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