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居池上亭独吟》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写在一个幽静的环境中,诗人看到蜜蜂从中受到教诲,同时也联想到鹤的美好仪态;接着以酒调节精神,借琴陶冶性灵,刻画诗人的自我形象,结尾作达观之语,又以反问句作结,隐隐透露出内心的不平。此诗写得含蓄蕴藉,颇耐咀嚼。结句用典,暗含讽刺,内心情感自然流露。
日午树阴正,独吟池上亭。
在一个夏季的午后,独自一人来到池中的一个亭子上吟诗。
静看蜂教诲(1),闲想鹤仪形(2)。
通过对池亭中蜂巢上的蜂子如何进行“教诲”的观察,退想仙鹤们为何有如此美好的仪形。
法酒(3)调神气(4),清琴入性灵(5)。
文明的饮酒之风可以使人调适精神,清正高雅的琴曲可以调养人们的性灵。
浩然(6)机(7)已息,几杖复何铭(8)?
心胸开阔澹荡,毫无意义,当今为几杖作铭文,又有什么用呢?
(1)教诲:教益。
(2)鹤仪形:喻君子的仪形。相传鹤是君子所化。
(3)法酒:按官府法定规格所酿造的酒。世称“官酝”。
(4)调神气:调节精神。
(5)性灵:性情。
(6)浩然:形容心胸的开阔和滑荡。
(7)机:机会,时机。
(8)几杖复何铭:几杖……铭:给几、杖作铭文。
《昼居池上亭独吟》这首诗约作于开成元年( 836年)刘禹锡分司东都之后。裴度罢相后,刘禹锡也被挤出中央,由礼部郎中、集贤殿学土出为苏州刺史,后又回京任太子宾客,太子宾客分司是个闲居,而他却愿竭诚为国效力,不愿就此终老,诗中正表现出他的苦闷和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