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桃红·采莲湖上棹船回

杨果 〔元代〕 杨果

采莲湖上棹船回,风约湘裙翠。一曲琵琶数行泪,望君归,芙蓉开尽无消息。晚凉多少,红鸳白鹭,何处不双飞?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小桃红·采莲湖上棹船回》是金末元初曲作家杨果创作的一首小令。这是一支写少妇忆远的抒情小曲,通过描绘女主人公对远人的怀念,塑造了一个绰约多姿的思妇形象。全曲情景交融,以景结情,余韵悠长。杨果是由金入元的散曲作家,由于这个时期的散曲刚从乐府民歌和两宋词演化而来,因而此曲带有浓厚的民歌和宋词的色彩。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采莲湖上棹船(1)回,风约(2)湘裙翠(3)。一曲琵琶数行泪,望君归,芙蓉开尽(4)无消息。晚凉多少(5),红鸳白鹭,何处不双飞?

采莲后拨转船头从湖上返回,风儿吹裹着身体翻动着翠绿的湘裙。忽然听人弹奏一曲琵琶,竟然泪水涟涟,盼望着远方的人归来,可芙蓉花都凋谢了,还是没有一点儿消息。夜晚天气转凉,有多少鸳鸯、白鹭不是处处双飞?

注释

(1)棹船:方言,即划船、撑船。棹:本指船桨,此处用为动词。

(2)风约:犹风掠、风拂。约,卷曲貌。

(3)湘裙翠:用湘地丝织品制成的翠绿色的裙子。

(4)芙蓉开尽:指时序已到秋季。芙蓉,荷花的别名。谐音“夫容”,一语双关。

(5)多少:偏义复词,义偏在多。

创作背景

杨果一生经历了金元两个时代,金初曾登科及第,担任官职。金亡五年之后,他经人举荐入元为官。《小桃红·采莲湖上棹船回》这支曲子当作于金朝灭亡后杨果出仕元朝之前(约1234—1239年)。

拼音版

xiǎotáohóng··cǎiliánshàngzhàochuánhuí

cǎiliánshàngzhàochuánhuífēngyuēxiāngqúncuìshùxínglèiwàngjūnguīróngkāijǐnxiāowǎnliángduōshǎohóngyuānbáichùshuāngfēi

作者简介

杨果

杨果

元初著名曲家

杨果(1195—1269),字正卿,号西庵,祈州蒲阳(河北安国县)人。金正大初(1224)中进士,为偃师令,以廉洁精干著称。元中统元年(1260),拜北京宣抚使,次年拜参政知事。工文章,尤长于乐府散曲,是元初较著名的曲家,有《西庵集》。《全元散曲》存其小令11首,套数5篇。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