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

王安石 〔宋代〕 王安石

石梁度空旷,茅屋临清炯。

俯窥娇饶杏,未觉身胜影。

嫣如景阳妃,含笑堕宫井。

怊怅有微波,残妆坏难整。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杏花》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所创作的的一首五言律诗,收录于《王临川集》中。此诗前半首写花影,突出水中的花影之美胜于花的自身;后半首由水中花影,联想及南朝陈后主及贵妃张丽华国破人亡的境遇。此诗艺术构思的独到之处在于,不直接描摹杏花本身的娇美艳丽,而全用比喻手法烘托,展现她在水中娇娆的倒影。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石梁(1)度空旷,茅屋临清炯(2)

石梁跨过空旷的水面,茅屋正在清澈闪亮的溪水畔。

俯窥娇饶(3)杏,未觉身胜影。

俯看娇娆的杏花,并不觉得花儿胜过倒影。

嫣如景阳妃(4),含笑堕宫井。

巧笑如同景阳宫的妃嫔,含笑落下了宫井。

怊怅(5)有微波,残妆(6)坏难整。

让人惆怅呵剩有微波,残妆弄乱了难以重整。

注释

(1)石梁:石头堆成的拦水坝,用来捕鱼等。

(2)清炯:清明,指阳光照耀下水面波光粼粼。

(3)娇饶:即娇娆。娇艳富丽貌。

(4)景阳妃:指南朝陈后主的嫔妃张丽华、孔贵嫔等。史载,隋军入台城。后主避之,与张丽华、孔贵嫔俱入景阳宫井中。隋军窥井而呼,后主不应。欲下石,乃闻叫声,以绳引之,惊其太重。及出,乃与张丽华、孔贵嫔同乘而上。

(5)怊怅:惆怅。

(6)残妆:被损坏了的化妆。

创作背景

《杏花》此诗作于作者晚年退居金陵之后。宋人王铨《默记》卷下曰:“荆公暮年赋《临水桃花》诗:‘还如景阳妃,含叹堕宫井’”云云,可证此为老年之作。

拼音版

xìnghuā

shíliángkōngkuàngmáolínqīngjiǒng

kuījiāoráoxìngwèijuéshēnshèngyǐng

yānjǐngyángfēihánxiàoduògōngjǐng

chāochàngyǒuwēicánzhuānghuàinánzhěng

作者简介

王安石

王安石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今江西抚州市东乡县上池)人。与“韩愈、柳宗元”等,并称“唐宋八大家”。熙宁二年(1069年)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江苏南京市)钟山,谥号“文”,又称王文公。其政治变法对北宋后期社会经济具有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