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李清照 〔宋代〕 李清照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此词抒写离愁别苦,作者以曲折含蓄的口吻,表达了女子思念丈夫的深婉细腻的感情。上片从描摹词中女主人公的举止神态写起,形象地表现了女主人公的复杂心境——想道出离愁,又不忍道出;下片进一步揭示了女主人公的难言痛楚,通过刻画主人公独倚楼头,含情凝眸的神情,极有分量地抒写了伉俪情深和相思之苦。全词写得缠绵悱恻,委婉含蓄,余味无穷。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香冷金猊(1),被翻红浪(2),起来(3)自梳头。任宝奁(4)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5)病酒,不是悲秋。

金狮香炉早已灰冷烟消,锦被翻乱像红色的波浪,起身后懒得把头发梳好。任凭梳妆匣积满灰尘,太阳爬上帘钩高照。最怕别离的苦痛,想说又罢了。近日人消瘦,不是因为饮酒太多,也不是悲叹秋天到。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6)也则(7)难留。念武陵人远(8)烟锁秦楼(9)。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10)。凝(10)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算了,算了,这一次离去呵,哪怕《阳关》唱上千万遍,也难将他拴牢。想那离家的人已远去,寂寞的高楼,四周是一片烟雾笼罩。只有这楼前的流水呵,应该怜悯我,整日里注目细瞧。这注目凝视的地方呵,从今后又增添了一段新的烦恼。

注释

(1)金猊:狮形铜香炉。

(2)红浪:红色被铺乱摊在床上,有如波浪。

(3)慵:懒。

(4)宝奁:华贵的梳妆镜匣。

(5)干:关涉。

(6)阳关:语出《阳关三叠》。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怀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据此诗谱成《阳关三叠》,为唐宋时的送别之曲。此处泛指离歌。

(7)也则:依旧。

(8)武陵人远:沈祖棻《宋词赏析》(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3月版):“武陵”,在宋词、元曲中有两个含义:一是指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渔夫故事;一是指刘义庆《幽明录》中的刘、阮故事。此处借指爱人去的远方。韩琦《点绛唇》词:“武陵凝睇,人远波空翠。”

(9)烟锁秦楼:总谓独居妆楼。秦楼,即凤台,相传春秋时秦穆公女弄玉与其夫萧史乘凤飞升之前的住所。冯延巳《南乡子》词“烟锁秦楼无限事。”

(10)眸:指瞳神。《说文》:“目童(瞳)子也。”指眼珠。《景岳全书》卷二十七引龙木禅师语曰:“……人有双眸,如天之有两曜,乃一身之至宝,聚五脏之精华。”

创作背景

《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此词是李清照的早期作品,创作地点在青州。自公元1107年起,李清照与赵明诚屏居乡里十余年。赵明诚何时重新出来做官,史无明载。而刘忆萱在《李清照诗词选注》中认为此词作于赵明诚赴莱州任职之际,时间约为公元1121年(宣和三年)。

拼音版

fènghuángtáishàngchuīxiāo··xiānglěngjīn

xiānglěngjīnbèifānhónglàngláiyōngshūtóurènbǎoliánchénmǎnshàngliángōushēnghuái怀biéduōshǎoshìshuōhuánxiūxīnláishòufēigānbìngjiǔshìbēiqiū

xiūxiūzhèhuíqiānwànbiànyángguānnánliúniànlíngrényuǎnyānsuǒqínlóuwéiyǒulóuqiánliúshuǐyīngniànzhōngníngmóuníngmóuchùcóngjīnyòutiānduànxīnchóu

作者简介

李清照

李清照

宋代女词人,千古第一才女

李清照(1084—1151),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诗文之法作词。并能作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