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高下见楼台,野戍参差暮角催。
贵竹路从峰顶入,夜郎人自日边来。
莺花夹道惊春老,雉堞连云向晚开。
尺素屡题还屡掷,衡阳那有雁飞回。
《兴隆卫书壁》是明代文学家、思想家王守仁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中作者通过兴隆卫的见闻和感受,抒写其音讯难通、欲归不能的思乡之情。全诗既有古道落日、暮角边声的边地戍所的特征,又有群山环抱、高下参差的山城景致,独具特色的苍凉意境同心境的悲凉融合在一起,使思乡的愁绪具体化、形象化,景情交融,妙合无垠。
山城高下见楼台,野戍(3)参差暮角(4)催。
高低不齐的山城墙垣间楼台隐隐,边野驻军那参差的角声伴着黄昏。
贵竹(5)路从峰顶入,夜郎(6)人自日边(7)来。
前往贵筑的山路蜿蜒伸入峰顶,远来夜郎的戍客是从京师启程。
莺花(8)夹道惊春老(9),雉堞(10)连云向晚开。
满路的山花鸟鸣提醒人春色已深,高耸的城堡在薄暮时还开着门。
尺素(11)屡题还屡掷(12),衡阳那有雁飞回(13)。
洁白的信笺多少次写了又扔下,衡山以南哪里还能有大雁报讯。
(1)兴隆卫:即今贵州黄平县治,明代在此设卫所驻军,建有城堡。卫是明代的军事单位,都司下设卫。
(2)书壁:题写在壁间的诗文。古人喜欢在客舍旅亭壁间题诗,以抒发旅途情怀。
(3)野戍:边远地区驻军的营垒。
(4)暮角:暮色中传来的军营号角声。
(5)贵竹:贵筑,贵筑长官司所在地。
(6)夜郎:此处泛指贵州。
(7)日边:指帝京。
(8)莺花:莺啼花放,是春天景物特色,用以概指春景。
(9)春老:春意已深。
(10)雉堞:城墙长三丈广一丈为雉。堞,女墙,即城上端如齿状排列的矮墙。泛指城墙。
(11)尺素:一尺长的生绢,古人写文章或书信所用,此指给师友的书信。
(12)屡题还屡掷:屡次写好的书信都丢弃了。掷,扔弃。
(13)衡阳那有雁飞回:衡南,衡山以南。传说大雁南飞,至衡山而回兴隆远在衡山以南,不见天雁,故无法托雁传递书信。又有鱼雁传书故实。
《兴隆卫书壁》这首诗为正德三年(1508)王守仁赴戍途中所作。正德元年(1506)王守仁因为反对宦官刘瑾而被廷杖四十,又被谪贬到贵州龙场为驿丞。正德二年(1507)十二月,王守仁从浙江起程赴贵州,到达贵州兴隆卫时已至暮春。目的地虽将到达,但跋山涉水,一路辛劳,离中原越行越远,满目异乡风光,缅怀京中师友,感慨书信难通,心中不禁生出愁绪。因而途径五里墩驿道时,视野豁然开阔,鸟瞰兴隆卫山城美景,慨然写下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