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隆卫书壁

王守仁 〔明代〕 王守仁

山城高下见楼台,野戍参差暮角催。

贵竹路从峰顶入,夜郎人自日边来。

莺花夹道惊春老,雉堞连云向晚开。

尺素屡题还屡掷,衡阳那有雁飞回。

复制 复制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文学赏析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兴隆卫书壁》是明代文学家、思想家王守仁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中作者通过兴隆卫的见闻和感受,抒写其音讯难通、欲归不能的思乡之情。全诗既有古道落日、暮角边声的边地戍所的特征,又有群山环抱、高下参差的山城景致,独具特色的苍凉意境同心境的悲凉融合在一起,使思乡的愁绪具体化、形象化,景情交融,妙合无垠。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山城高下见楼台,野戍(3)参差暮角(4)催。

高低不齐的山城墙垣间楼台隐隐,边野驻军那参差的角声伴着黄昏。

贵竹(5)路从峰顶入,夜郎(6)人自日边(7)来。

前往贵筑的山路蜿蜒伸入峰顶,远来夜郎的戍客是从京师启程。

莺花(8)夹道惊春老(9)雉堞(10)连云向晚开。

满路的山花鸟鸣提醒人春色已深,高耸的城堡在薄暮时还开着门。

尺素(11)屡题还屡掷(12)衡阳那有雁飞回(13)

洁白的信笺多少次写了又扔下,衡山以南哪里还能有大雁报讯。

注释

(1)兴隆卫:即今贵州黄平县治,明代在此设卫所驻军,建有城堡。卫是明代的军事单位,都司下设卫。

(2)书壁:题写在壁间的诗文。古人喜欢在客舍旅亭壁间题诗,以抒发旅途情怀。

(3)野戍:边远地区驻军的营垒。

(4)暮角:暮色中传来的军营号角声。

(5)贵竹:贵筑,贵筑长官司所在地。

(6)夜郎:此处泛指贵州。

(7)日边:指帝京。

(8)莺花:莺啼花放,是春天景物特色,用以概指春景。

(9)春老:春意已深。

(10)雉堞:城墙长三丈广一丈为雉。堞,女墙,即城上端如齿状排列的矮墙。泛指城墙。

(11)尺素:一尺长的生绢,古人写文章或书信所用,此指给师友的书信。

(12)屡题还屡掷:屡次写好的书信都丢弃了。掷,扔弃。

(13)衡阳那有雁飞回:衡南,衡山以南。传说大雁南飞,至衡山而回兴隆远在衡山以南,不见天雁,故无法托雁传递书信。又有鱼雁传书故实。

创作背景

《兴隆卫书壁》这首诗为正德三年(1508)王守仁赴戍途中所作。正德元年(1506)王守仁因为反对宦官刘瑾而被廷杖四十,又被谪贬到贵州龙场为驿丞。正德二年(1507)十二月,王守仁从浙江起程赴贵州,到达贵州兴隆卫时已至暮春。目的地虽将到达,但跋山涉水,一路辛劳,离中原越行越远,满目异乡风光,缅怀京中师友,感慨书信难通,心中不禁生出愁绪。因而途径五里墩驿道时,视野豁然开阔,鸟瞰兴隆卫山城美景,慨然写下这首诗。

文学赏析

《兴隆卫书壁》这首诗作者通过兴隆卫的见闻和感受,抒写其音讯难通、欲归不能的思乡之情。

首联写卫城楼台高耸于山峰,远处可见,天近黄昏,号角阵响,催促在山野演武的卫兵回营。作者开门见山,直描兴隆卫地势险要,以号角催兵烘托出军事重镇的野练气氛。次联写黔道难,旅程艰险。去贵竹的驿道盘入山巅,去往夜郎的行人都是从京城贬谪而来。一幅攀登崎岖山路的暮归人图景跃然纸上。颈联写兴隆卫晚春暮色近景。莺鸟忙归林,山花夹道香,令人惊叹春天快要过去了。连缀云霞的城门洞开,迎接夜幕降临。末联作者抒怀,流露赴谪贵州途中的感伤心情。作者南行赴谪,一路上不断向亲朋好友写信投寄,可惜得不到衡南等地的回音,感到苦闷。

全诗既有古道落日、暮角边声的边地戍所的特征,又有群山环抱、高下参差的山城景致,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意境。而意境之苍凉,又同心境的悲凉融合在一起,使思乡的愁绪具体化、形象化,景情交融,妙合无垠。

作者简介

王守仁

王守仁

明代思想家、军事家,心学集大成者

王守仁(1472—1529),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弘治十二年(1499)进士,历任刑部主事等职,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赠新建侯。其学说思想王学(阳明学),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其学术思想传至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立德、立言于一身,成就冠绝有明一代。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其文章博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有《王文成公全书》。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