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鬲迷楼,苔封很石,人向何处?数骑秋烟,一篙寒汐,千古空来去。使君心在,苍厓绿嶂,苦被北门留住。有尊中酒差可饮,大旗尽绣熊虎。
前身诸葛,来游此地,数语便酬三顾。楼外冥冥,江皋隐隐,认得征西路。中原生聚,神京耆老,南望长淮金鼓。问当时、依依种柳,至今在否?
《永遇乐·次稼轩北固楼词韵》是南宋词人姜夔所写的一首词。词的上片,由楼前风景起兴,引出抗金英雄辛弃疾独当一面、统率千军万马的高大形象。下片赞扬辛弃疾富有才略,出师必胜,结尾含蕴丰富,摇曳生姿,意境悠远,有幽隽秀雅之致。全词多次使用典故,借古人古事以颂稼轩,通过赞扬稼轩来寄寓自己心系国家兴亡,拥护北伐大业的政治热情。
云鬲迷楼(1),苔封很石(2),人(3)向何处?数骑(4)秋烟,一篙(5)寒汐(6),千古空来去。使君(7)心在,苍厓绿嶂(8),苦被北门(9)留住。有尊(10)中酒差(11)可饮,大旗尽绣熊虎。
扬州城外云雾弥漫,很石四周已遍布苔藓,当年的英雄人物现在又去了哪里?只有秋烟中的征骑、寒潮中的船只,仍然年复一年地空自来去。他的心,已热爱上了青崖绿嶂的田园生活,却苦于被委派到京口这个北疆的门户,虽有樽中酒可供饮用,却仍需举起满绣着熊虎的大旗。
前身诸葛(12),来游此地,数语便酬(13)三顾(14)。楼外冥冥(15),江皋(16)隐隐(17),认得征西(18)路。中原(19)生聚(20),神京(21)耆老(22),南望长淮金鼓(23)。问当时、依依种柳,至今在否?
你是昔日的诸葛在世,到此一游,军事上寥寥数语便可得“三顾茅庐”般的赏识。而今扬州城外昏暗不明,江边隐约看不清,稼轩你却能辨认得清征西之路。中原地区民多财足,汴京的老人们,日夜南望盼望着你的北伐。稼轩啊,在这北伐的前夕,你在想什么?你是否想问那当年自己亲手种下的依依垂柳:而今,你可安好?
(1)迷楼:楼名,隋炀帝建于扬州。与北固亭隔江相望。楼回环四合,工巧闳丽,自古无有。楼成之日,隋炀帝曰:“使真仙游其中,亦当自迷也,可目之曰迷楼。”
(2)很石:石名,在江苏镇江北固山甘露寺,形如伏羊。相传孙权刘备曾经于石头上论事。罗隐诗:“紫髯桑盖两沉吟,很石空存事莫寻。”
(3)人:指隋炀帝、孙权、刘备等人。
(4)骑:一人一马。
(5)篙:撑船的竹竿。
(6)汐:晚潮。
(7)使君:汉代对州郡的刺史的称呼,这里指辛弃疾。
(8)苍厓绿嶂:苍翠碧绿的山峦。厓:同“崖”。
(9)北门:指南宋北疆门户京口。
(10)尊:酒器。
(11)差:略微。
(12)前身诸葛:以诸葛亮比辛弃疾。
(13)酬:酬答,报谢。
(14)三顾:指刘备的三顾茅庐。
(15)冥冥:昏暗不明的样子。
(16)皋:水边高地。
(17)隐隐:隐约不清晰。
(18)征西:桓温西征蜀地,得胜回到金陵后,进位为征西大将军。
(19)中原:这里指沦陷的北方地区。
(20)生聚:繁衍人口,积聚物力。
(21)神京:指北宋都城汴京。
(22)耆老:老人。耆,六十岁曰耆。
(23)南望长淮金鼓:是说盼望北伐。长淮:淮河,是南宋时宋金对峙的前线。金鼓:军中用器。金:即金钲,用以收兵,鼓用以进攻。
嘉泰四年(1204年)辛弃疾曾言金必大乱,得韩侂胄喜欢,于是韩侂胄派遣辛弃疾知镇江府,谋划恢复之计。辛弃疾到了镇江,于秋间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姜夔遂作此词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