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洛阳愁绝》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的词作,此乃惜别之作,写以洛阳为背景的都城之别。上阕交待时间地点,主要描绘折柳送别的情景;下阕生动具体地描绘离别的场面,抒写离别之愁苦。此词悲壮而有风骨,具有一种阳刚之美,在众多的咏别词中别具一格。
洛阳(1)愁绝,杨柳花飘雪。终日行人恣攀折(2),桥下水流呜咽。
当我辞别洛阳的时候,春暮的景色更使我伤心欲绝,杨花柳絮飘舞着如漫天飞雪。远行的人天天折走柳枝,桥下的流水时时都在呜咽,唱不完送别的悲歌。
上马争劝离觞(3),南浦(4)莺声断肠。愁杀平原年少(5),回首挥泪千行。
上马时朋友争劝送别的酒。我最怕那南浦的莺啼,声声都是断肠的歌喉。燕赵儿郎也伤愁,挥不尽千行泪,又回头。
(1)洛阳:最早为东周都城,此后后汉、西晋、北魏、隋等朝均建都于此。唐时为东都。
(2)恣攀折:任意攀折。恣:一作“争”。
(3)离觞:饯别之酒。
(4)南浦:南面的水边。后常用称送别之地。
(5)平原年少:泛指贵族子弟,这里指远行的人。平原,古地名,战国时赵邑,即今山东省平原县。
温庭筠存《清平乐》小令两阕,此乃惜别之作。一般送别之作多写凄切,而《清平乐·洛阳愁绝》此词却别具一种阳刚之美,因此有人猜测可能“作于被贬之时”(见《唐五代四大名家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