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夜月二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组诗共两首,采用了虚实结合,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表现了作者思念亲人,怀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稍下(1)巫山峡(2),犹衔白帝城(3)。
圆月慢慢落下巫山深峡,犹自被白帝城衔挂着。
气沈(4)全浦(5)暗,轮仄半楼明。
江上雾气沉沉,江浦昏暗,但是车轮一样倾斜的圆月依然把半座楼照得通明。
刁斗(6)皆催晓,蟾蜍(7)且自倾。
兵营里士兵的刁斗敲响了催晓的声音,月宫的蟾蜍也自然倾斜。
张弓倚残魄(8),不独汉家营。
圆月如同张满的弓,苍白的魂魄不仅仅照耀汉家营盘。
(1)稍下:逐渐落下。
(2)巫山峡:即巫峡,一称大峡,长江三峡之一。
(3)白帝城:故址在今四川奉节东白帝山上。东汉末公孙述据此,传言殿前井内曾有白龙跃出,因自称白帝,山为白帝山,城为白帝城。山峻城高,如入云端。
(4)沈:古同“沉”。
(5)全浦:整个鱼腹浦,指夔州江边。浦,水滨。
(6)刁斗:以铜为之,军中用其昼炊饭食,夜击以警夜。
(7)蟾蜍:传说月中有蟾蜍,故以“蟾蜍”为月的代称。
(8)残魄:月将灭时的微光称残魄。
杜甫虽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雄心壮志,但仕途坎坷,遭际悲苦,一生长期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这两首诗即是杜甫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避乱瀼西(川奉节瀼水西岸地)时所写的,与《十六夜玩月》《十七夜对月》当是八月连续三晚作于同一地点的作品。
第二首诗咏将落之月,先景而后情,刚好与前诗相反。诗的开首两句,形象地描绘了中秋之夜月落的景况。“稍下”、“犹衔”两词用得十分准确,贴切。三四句描绘月将落时江岸及城楼的光景。这里,“气沈”,顶“稍下”;“轮仄”,顶“犹衔”。浦暗于巫峡之下,楼明于白帝城上,这就是月落时景的特色。后四句言月并非自倾,而是刁斗催之使倾,这就暗示着当时战争的繁兴,社会的动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