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调《沉醉东风·渔夫》是元曲作家白朴的散曲作品。这支小令描写了渔夫在大自然里愉快地生活的情趣,塑造了一个理想的渔民形象,通过对他的自由自在的垂钓生活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寄情山水,不与达官贵人为伍,甘心淡泊宁静的生活情怀,也流露出对社会不平的愤慨。此曲意象艳丽、境界阔大,给人以美的享受。
黄芦(1)岸白蘋(2)渡口,绿柳堤红蓼(3)滩头。虽无刎颈交(4),却有忘机友(5),点(6)秋江白鹭沙鸥。傲杀(7)人间万户侯(8),不识字烟波钓叟(9)。
黄芦岸边长满白色蘋花的渡口,绿杨堤侧丛生着红蓼花的滩头。虽然没有生死之交的挚友,却不乏毫无机巧算计之心的宾朋,与那点水的鸥鹭在秋江上结伴遨游。做一个不识字的江上钓鱼翁,自由自在,远比那些达官权贵自豪得多。
(1)黄芦:与绿柳等均为水边生长的植物。
(2)白蘋:生长在浅水中的多年生植物。
(3)红蓼:生长在水边的草本植物,秋日开花,呈淡红色,又称水蓼。
(4)刎颈交:生死之交,即为了友谊,虽刎颈也不后悔的朋友。刎,割。
(5)忘机友:相互不设心机、无所顾忌、毫无算计之心的朋友。用鸥鹭忘机的典故。机,机巧、心机。
(6)点:这里用作动词。
(7)傲杀:鄙视。杀,同“煞”,很的意思。
(8)万户侯:本意是汉代具有万户食邑的侯爵,在此泛指高官显贵。
(9)叟:老头。
《沉醉东风·渔夫》一曲当作于白朴晚年移居金陵(今江苏南京)时期。白朴由金入元,幼经丧乱,仓皇失母,亡国之后,郁郁不乐。晚年他寓居金陵,常与“诸遗老放情山水间”,“放浪形骸”,期于适意。此曲正是他晚年生活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