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吕《寄生草·饮》是元曲作家白朴(一说是范康)的作品。此曲以《饮》为题,而在多方歌颂酒乡的背后实寓藏着对现实的全面否定,它句句不离饮酒,其实“意不在酒”,而是借题发挥以抒写其身世之恨、家国之痛,以表达其对现实的极端不满。全曲思想深刻,情感哀痛,表现形式浅显达观,构思巧妙,用心良苦,在绮丽婉约之外又别开生面,堪称白朴曲中珍品。
长醉后方何碍(1),不醒时有甚思(2)。糟腌(3)两个功名字,醅渰(4)千古兴亡事,曲埋(5)万丈虹霓志(6)。不达(7)时皆笑屈原(8)非,但知音(9)尽说陶潜(10)是。
长醉后才没有什么挂碍,不醒时还有什么愁思?用酒糟腌渍了功名二字,用浊酒淹没了千年来的兴亡史事,用酒曲埋掉了万丈凌云壮志。人在不得志时都讥笑屈原不随众人共醉,而知音却赞许陶渊明辞官归隐田园以诗酒自娱。
(1)方何碍:却有什么妨碍,即无碍。方,却。
(2)有甚思:还有什么思念?
(3)糟腌:用酒糟腌渍。腌,用盐浸渍事物;这里有玷污的意思。
(4)醅渰:用浊酒淹没。醅,未过滤的酒。渰:同“淹”。
(5)曲埋:用酒曲埋掉。曲,酿酒用的酵母。
(6)虹霓志:气贯长虹的豪情壮志。
(7)达:显达,与“穷”相对。
(8)屈原:战国时期伟大诗人。为了实现以民为本、举贤授能、修明法度的“美政”,他与楚国的反动贵族统治集团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宣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终于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然自班固以来,就有指责屈原“露才扬已,竞乎危国群小之间,以离谗贼”(《离骚序》)的。
(9)知音:知己。
(10)陶潜:即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淡泊句利,弃县令回乡隐居,诗酒为伴。
白朴之系于文酒,也有着其特殊的底蕴和内涵。个人的遭逢离乱,“山河之感,禾黍之悲”,不能不使作家痛心疾首,愤恨满腔。白朴的“劝饮”,正是充满着家国之痛,兴亡之感,似乎只有酒,才能排遣他心中的凄凉和愁闷。这正是白朴创作《寄生草·饮》此词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