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木幽人三亩宅,生刍一束向谁论?
藤萝得意干云日,箫鼓何心进酒尊。
白屋可能无孺子,黄堂不是欠陈蕃。
古人冷淡今人笑,湖水年年到旧痕。
《徐孺子祠堂》是宋代诗人黄庭坚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凭吊徐穉,表达了对这位有骨气读书人的敬慕之情,抒发高士不得重用的寂寞情怀。诗受杜甫《蜀相》的影响颇深,但缺乏杜诗的灵气。
乔木幽人(2)三亩宅(3),生刍(4)一束向谁论?
在高大的树木下,有古代隐士徐穉的故居。当年那一束新割的青草,试问谁能了解呢?
藤萝得意干云日,箫鼓何心进酒尊。
那些野藤萝蔓,意兴盎然地互相攀援着,冲云蔽日;人们又有什么心思在神巫的萧鼓声中,去进献一樽清酒。
白屋(5)可能(6)无孺子,黄堂(7)不是欠陈蕃(8)。
如今,在平民的茅草屋中,怎会没有徐孺子这样的高士了呢;而官角黄堂上,并不是缺少陈蕃那样的官吏啊!
古人冷淡今人笑,湖水(9)年年到旧痕。
古人多不慕荣华、淡泊自处,而今的俗人只会议论讥讽而已;只有徐穉祠堂外的湖水,年年涨落,纷纷回复到旧日的岸痕。
(1)徐孺子:这里指东汉高士徐穉,字孺子,徐穉为豫章郡南昌人。徐穉的祠堂位于南昌,根据其故居修建而成。
(2)幽人:这里指隐士。
(3)三亩宅:此处指徐穉故居。
(4)生刍:这里指新割的青草。
(5)白屋:平民的住宅。
(6)可能:指岂能。
(7)黄堂:这里指州治。
(8)陈蕃:生于东汉时期,传说陈蕃为豫章郡太守时,“不接宾客,唯(徐)穉来特设一榻,去则县(悬)之”(《后汉书·徐穉传》)。
(9)湖水:这里指南昌城外的东湖,也就是今天的青山湖,徐穉祠堂位于南边的小洲上。
《徐孺子祠堂》这首诗写于熙宁元年(1068),当时黄庭坚年仅二十四岁,将赴任汝州县尉。诗人拜谒徐穉的祠堂时,忍不住感慨世风之凉薄,于是写下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