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事

袁宏道 〔明代〕 袁宏道

湘山晴色远微微,尽日江头独醉归。

不见两关传露布,尚闻三殿未垂衣。

边筹自古无中下,朝论于今有是非。

日暮平沙秋草乱,一双白鸟避人飞。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感事》是明代诗人袁宏道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首联写湘山景色,颈联和颔联写议论朝政大事传出诗人满腹心事的具体内容。尾联写时事之感,融入景物之中。全诗借景抒情,语言简练,抒发为国家民族的利益与前途而忧虑之情。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湘山(1)晴色远微微(2),尽日江头独醉归。

晴光下最美的是远处湘山翠微,替我整日江头独赏独醉,傍晚缓步而归。

不见两关传露布(3),尚闻三殿未垂衣(4)

一直不见居庸关山海关传来战斗捷报,我真担心北方边境军民的安危。朝廷还未能像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国家的命运前途更使我忧愧。

边筹(5)自古无中下,朝论于今有是非(6)

从古以来谋划边防没有中下策,只应有上策就是加强战备抵御外侮。朝廷内议论政事激烈尖锐,而今应当知道究竟谁是谁非。

日暮平沙秋草乱,一双白鸟避人飞。

眼看暮色苍茫平沙上秋草衰颓,双白鸟躲避行人向远处飞。

注释

(1)湘山:君山,又名洞庭山,在洞庭湖中。

(2)微微:幽静的样子。

(3)露布:古代用称檄文、捷报或其他紧急文书。

(4)垂衣:指垂衣而治,天下太平。

(5)边筹:关于边防的政策、谋划。

(6)有是非:对国家大事意见不统一。

创作背景

万历二十年壬辰(1592)袁宏道告假回到公安,《感事》此诗即作于家居时。万历后期,内忧外患,危机四伏。西北和东北边境处于多事之秋,而朝廷在这一重大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袁宏道深为国家民族的利益与前途而忧虑,《感事》诗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

拼音版

gǎnshì

xiāngshānqíngyuǎnwēiwēijìnjiāngtóuzuìguī

jiànliǎngguānchuánshàngwénsāndiàn殿wèichuí

biānchóuzhōngxiàcháolùnjīnyǒushìfēi

píngshāqiūcǎoluànshuāngbáiniǎorénfēi

作者简介

袁宏道

袁宏道

明代文人,公安派代表人物

袁宏道(1568—1610),字中郎,号石公,又号六休,公安(今湖北)人。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历官吴县知县、顺天教授、考功员外郎等职。为“公安派”的代表人物。受李贽、徐渭影响颇深,不满前后“七子”的复古主义,认为“世道既变,文亦因之,今之不必摹古者,亦势也”,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创作以散文小品擅胜,清新流畅,真率自然。其诗浅近通俗,但有肤廓之嫌。有《袁中郎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