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丛翳湘竹,零露凝清华。
复此雪山客,晨朝掇灵芽。
蒸烟俯石濑,咫尺凌丹崖。
圆方丽奇色,圭璧无纤瑕。
呼儿爨金鼎,馀馥延幽遐。
涤虑发真照,还源荡昏邪。
犹同甘露饭,佛事薰毗耶。
咄此蓬瀛侣,无乃贵流霞。
《巽上人以竹间自采新茶见赠酬之以诗》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所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诗的前八句写茶树的生长、茶叶的采摘、成茶的形状、质量;后八句写煮茶、饮茶的妙趣等;通过饮茶,诗人体验到有一种消除忧虑,仿佛回返到纯朴清幽境界中的感受,品茶时犹同尝到甘露一般舒畅,人亦好象蓬莱三山的仙人一样,逍遥在霞光美景之中。全诗脉络清晰,笔触细腻清新,余韵无穷。
芳丛(4)翳(5)湘竹(6),零(7)露凝清华(8)。
芳香的茶树丛掩隐在青翠的湘妃竹林里,叶上那滴滴神露凝聚着纯洁的光华。
复(9)此雪山客(10),晨朝掇(11)灵芽(12)。
更有这山寺的得道高僧深知茶道,在清晨采回了这珍奇的细嫩茶芽。
蒸烟(13)俯石濑(14),咫尺(15)凌(16)丹崖(17)。
晨雾紧贴着石涧奔湍的山泉蒸腾而上,采茶之处离山崖之顶也不过咫尺之差。
圆方(18)丽(19)奇色,圭璧(20)无纤瑕(21)。
盛茶的器具有圆有方,色泽绝非一般,茶叶品质如圭如璧,真是美玉无瑕。
呼儿爨(22)金鼎(23),馀馥(24)延(25)幽遐(26)。
我吩咐家人用华贵的茶具去煎这难得的奇茶,淡淡的余香弥漫到远处的人家。
涤虑(27)发(28)真照(29),还源(30)荡(31)昏(32)邪(33)。
这纯和的茶香让我的灵魂得以净化,并以自然的本真荡去内心的昏邪。
犹同甘露饭(34),佛事(35)薰(36)毗耶(37)。
它如同佛祖如来那甘露一般的斋饭,一下子熏香了毗耶城和整个天下。
咄(38)此蓬瀛侣(39),无乃(40)贵(41)流霞(42)。
这香茶是蓬瀛仙客的友伴,谁不惊叹,恐怕更珍贵于天上神奇的仙酒流霞。
(1)巽上人:永州龙兴寺僧人重巽。上人,佛教中对有智、德、善行者的称呼,后用作对僧人的尊称。
(2)见赠:相赠,这里是送给我的意思。
(3)酬:答谢,回报。
(4)芳丛:这里指芳香的茶树丛。
(5)翳:遮蔽,掩覆。
(6)湘竹:湘妃竹,斑竹。
(7)零:落下,降下。
(8)清华:清亮的光华。这儿指清莹的水滴。
(9)复:又,再,更。
(10)雪山客:在雪山隐行修禅的佛祖。这儿指山寺中的重巽上人。
(11)掇:拾取,采摘。
(12)灵芽:珍异的茶叶嫩芽。灵,神异的,美妙的。
(13)蒸烟:上升的云气。
(14)濑:(lài赖):湍急的水流。
(15)咫尺:距离很近。咫,古代八寸。
(16)凌:在……上方,覆压。
(17)丹崖:赭红色的山崖。这里其实就是指山崖,丹崖是古代诗文中常用词藻。
(18)圆方:圆形的和方形的。这儿指盛茶叶的竹器。
(19)丽:附着,附有。
(20)圭璧:古代帝王、诸侯在盛大典礼活动中所执的两种玉器,比喻人品美好。这儿指茶叶品质如同玉一样美好。
(21)纤瑕:细微的缺点毛病。瑕,玉石上的疵点。
(22)爨:炊,这儿指煎煮茶水。
(23)金鼎:华贵的炊具。金,黄金,喻华贵。鼎,上古贵族所使用的一种炊具,多为礼器。这里金鼎也是古代诗文中常用的词藻,其实是指煎茶的锅子或壶罐之类。
(24)馀馥:留下的香气。馀,剩下的,残留的。
(25)延:延伸开来,扩散。
(26)幽遐:幽深遥远的地方。遐,远。
(27)涤虑:净化心灵。涤,清洗。虑,心思,精神。
(28)发:流露,显现出来。
(29)真照:真相,本性。照,人物的肖像图影。
(30)还源:回到本源,回复本性。源,水的源头,借指人的原初本性或本质。
(31)荡:清除,冲洗干净。
(32)昏:昏沉,神志不清。
(33)邪:邪气,影响身心的不正常因素。
(34)甘露饭:佛祖如来的斋饭,味如甘露一样香甜。语出《维摩诘所说经》。
(35)佛事:佛教徒供奉佛祖的法事。这儿指佛祖如来化缘来的斋饭,即上面所说的甘露饭。
(36)薰:通熏,指香气散发开来,使别的物体沾染了香气。
(37)毗耶:梵语词,即毗耶离城,佛经中指古印度的一座大城市,为释迦牟尼逝世的地方。
(38)咄:叹词,犹啧,表示惊诧赞叹。这儿用作动词,意思是对……发出赞叹声。
(39)蓬瀛侣:仙客的友伴。这里指香茶,如同修行者的友伴,为寺观所常备。蓬瀛,二座仙岛名,即蓬莱和瀛洲。
(40)无乃:或许,恐怕。
(41)贵:比较用法,即比……更珍贵。
(42)流霞:流动的红色云彩,后用作仙酒名。
王安国认为,此诗当作于元和二年(807年)春。柳宗元于永贞元年(805年)冬,因参加王叔文集团政治改革失败后获罪,被贬到湖南永州做司马的闲官,寄居在龙兴寺,因而与和尚巽上人相识。巽上人是龙兴寺僧人,里贯不详,他对佛经的阐释有过人之处,是“楚之南”首屈一指的高僧,颇受当时学佛的士大夫的尊崇。当时柳宗元与其朝夕相处,交往非常密切。在佛学方面,巽上人对柳宗元产生了很大影响,这首诗是巽上人送茶叶给柳宗元以后,柳宗元写给他的答谢诗。
从诗歌的描写中看,前八句就写巽上人亲自采摘茶叶的情形和所制茶叶的精美。这里的茶树本来就生长在斑竹遮蔽之中,水木清华都凝结其上了,和别处的相比显得更加珍贵。而巽上人又趁着朝露,老早就上山采摘,他穿过云雾,跨过小溪,爬上高高的崖壁,采摘来的茶芽就真可以叫做非常美好的“灵芽“了。他采回来制成了“圆方丽奇色,圭壁无纤瑕”的茶饼。
诗歌的后半部分,是写烹茶、喝茶的情况。从这里知道,这种茶叶烹煮之后,有清新悠远的香味。这种茶喝了以后,“涤虑发真照,还原荡昏邪",也就是禅宗所说的可以涤除烦恼,净化心灵,使人照见自我,“明心见性”,还可以使人还归本原,驱除昏昧和邪恶,达到“真如”的境界。可见这种茶的神奇功效。这也是禅宗提倡喝茶,把茶文化和禅宗文化融合在一起,进行普遍推广的重要原因。诗歌还用佛家的甘露饭来比喻茶叶,更显出这种香茶的珍贵。最末二句,点明蓬瀛仙人,不贵茶而贵流霞仙酒之可叹。这里,作者是在赞美茶叶,也是透过一层,赞美采摘、制作茶叶的巽上人,赞美他制茶的精湛技艺,并通过这首答谢诗表达对巽上人的深挚友谊。
柳宗元的诗歌风格,有奇峭明净、悲愤沉郁的一面,但也有自然清新、空灵隽永的一面。这首诗,偏重在清新隽永的一面,和要描写的内容相一致, 但是里面也隐含着高洁明志的用意,表示自己对被贬谪荒远的愤懑和不平,有沉郁的成分在内。通过欣赏这首诗,一方面可以窥见柳宗元诗歌的思想、艺术之一斑, 同时也可以了解当时茶文化和禅宗文化相结合的有关情况,从而得到新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