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寇十一晚登白门

陈师道 〔宋代〕 陈师道

重楼杰观屹相望,表里山河自一方。

小市张灯归意动,轻衫当户晚风长。

孤臣白首逢新政,游子青春见故乡。

富贵本非吾辈事,江湖安得便相忘。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和寇十一晚登白门》是北宋诗人陈师道所写的一首七言律诗,描述了诗人登白门楼的所见所思。该诗上半段写登临的情况,下半段写归来后的感触,结体灵活,用意深婉。由于是写给晚辈的和诗,作者则写得潇洒自如,在欣喜之中略带轻松放旷的意绪。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重楼(3)杰观(4)(5)相望,表里山河(6)自一方(7)

重重高阁与楼观相对耸立,山环水绕的徐州自来雄镇一方。

小市(8)张灯归意动(9),轻衫当户(10)晚风长。

直待到小市张起明亮灯火,我这才萌生了归去的愿望。身穿薄薄衣衫站立在当门,晚风吹来只觉得分外悠长。

孤臣(11)白首逢新政(12)游子(13)青春见故乡。

远放的孤忠旧臣白了头发,幸喜看到如今新的政令更张,贬在天涯的游子趁着春光,正好返回久别的故乡。

富贵本非吾辈事,江湖安得便相忘。

富贵本不是我们享有的事情,但又怎能在隐居生活中把师友淡忘!

注释

(1)寇十一:寇国宝,字荆山,徐州人,从陈师道学。哲宗绍圣四年(1097年)进士,授吴县(今属江苏苏州)主簿。

(2)白门:徐州城门名。

(3)重楼:多层的楼。

(4)杰观:雄伟的楼观。观(guàn):楼观。

(5)屹:高耸貌。

(6)表里山河:谓有山河屏障,自守无虞。

(7)自一方:即自成一方重镇,与帝城气象遥分,徐州自古为兵家要地,陈师道此语,确实形容准确。

(8)小市:徐州有地名小市门。

(9)归意动:起了回家的念头。

(10)当户:对着窗户。

(11)孤臣:远离朝廷、被君上所遗忘的臣子。此处是作者自称。

(12)新政:指徽宗初即位,赦元祐旧臣内迁以示宽大。

(13)游子:指苏轼、黄庭坚等人。

创作背景

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年)宋哲宗死,徽宗即位,皇太后向氏权同听政,绍圣年间被排挤的元祐旧臣渐次召回。此诗即作于这一年的春天。后山师事曾巩,元祐中曾得苏轼、傅尧俞、孙觉等人之荐而授徐州教授,所以政治上接近元祐党人,此时自然感到十分欣喜。寇十一是后山的同乡和学生,名叫寇国宝,后山集中有不少与他唱和的诗作,《和寇十一晚登白门》这首诗即是诗人赠送寇十一的一首唱和之作。

拼音版

kòushíwǎndēngbáimén

chónglóujiéguànxiāngwàngbiǎoshānfāng

xiǎoshìzhāngdēngguīdòngqīngshāndāngwǎnfēngzhǎng

chénbáishǒuféngxīnzhèngyóuziqīngchūnjiànxiāng

guìběnfēibèishìjiāngānbiàn便xiāngwàng

作者简介

陈师道

陈师道

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

陈师道(1053—1101),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家境困窘。早年学文于曾巩,绝意仕进。元祐(1086-1094)初期,因苏轼等人举荐,任徐州教授。后任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等职。诗学杜甫,苦心锤炼,质朴苍老,深受黄庭坚推重。为江西诗派代表性作家,常与苏轼、黄庭坚等唱和。有《后山先生集》、《后山谈丛》。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