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湖晚坐

陈师道 〔宋代〕 陈师道

水净偏明眼,城荒可当山。

青林无限意,白鸟有余闲。

身致江湖上,名成伯季间。

目随归雁尽,坐待暮鸦还。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后湖晚坐》是宋代陈师道的一首五言律诗,收录于《后山集》中,写诗人后湖晚坐时所见景致,及其悠闲情怀,大约作于诗人自颍州教授任上罢归后的几年家居赋闲之时。首联是写近景,通过浅水和荒城,描绘出一种静谧的环境。颔联是写远景,写青林和白鸟,充满自由和生机,成为名句。颈联是抒发诗人的感慨,远离官场,隐居山林,名列苏门,颇感欣慰。尾联写归雁和暮鸦,寄托了诗人耿介自守的志气。全诗淡墨写景,诱人想象,情寓景中,耐人寻味。语言风格似陶渊明,淡而实绮,癯而实腴。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1)明眼(2)城荒(3)可当山。

湖水明净只觉眼前湖面一片明澈,视觉阔原远,可以把荒芜的徐州城当作山林隐居。

青林(4)无限意,白鸟有余闲(5)

青翠的树林仿佛与含着无限深意,悠然自得的白鸟安享几多悠闲。

身致(6)江湖(7)上,名成伯季(8)间。

我这老病之身已在家赋闲,一生诗名成于苏门诸士之间。

目随归雁尽,坐待暮鸦还。

此时,我的目光随归雁而消尽才收回,还仍痴痴地坐等暮鸦飞还。

注释

(1)净:指湖水清。

(2)明眼:因湖水明净而觉眼前湖面一片明澈。

(3)城荒:指徐州城荒芜。此句言权且把徐州荒城当山林隐居。

(4)青林:青翠的树林。

(5)余闲:闲情逸致。

(6)身致:致身于。

(7)江湖:指隐士居住之处。

(8)伯季:古人以伯仲叔季作为兄弟排行的顺序。该句言文名成于苏门诸士之间。陈师道是“苏门六君子”之一,故言伯季间,喻相差很小,难分优劣。

创作背景

《后湖晚坐》这首五律大约作于诗人自颍州教授任上罢归后,至绍圣(公元1094-1098年)初期被召为秘书省这几年家居赋闲之时。

拼音版

hòuwǎnzuò

shuǐjìngpiānmíngyǎnchénghuāngdāngshān

qīnglínxiànbáiniǎoyǒuxián

shēnzhìjiāngshàngmíngchéngjiān

suíguīyànjìnzuòdàihuán

作者简介

陈师道

陈师道

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

陈师道(1053—1101),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家境困窘。早年学文于曾巩,绝意仕进。元祐(1086-1094)初期,因苏轼等人举荐,任徐州教授。后任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等职。诗学杜甫,苦心锤炼,质朴苍老,深受黄庭坚推重。为江西诗派代表性作家,常与苏轼、黄庭坚等唱和。有《后山先生集》、《后山谈丛》。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