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军突敌围,关山渡若飞。
今朝何处去?昨夜梦未归。
带梦催上马,睡意斗寒风。
军号声凄厉,春月似张弓。
尖兵报有敌,后队转向东。
急行四十里,敌截已扑空。
东固山势高,峰峦如屏障。
此是东井冈,会师天下壮。
《红四军军次葛坳突围赴东固口占》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外交家、诗人陈毅在1929年2月写下的诗作。该诗是陈毅戎马生涯的第一声吟唱,生动地再现了井冈山时期红四军主力向赣南、闽西进军途中艰苦转战的情景,体现了诗人运筹帷幄、指挥若定的将帅风度和坚定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大军突敌围,关山(1)渡若飞。
红军进军神速,突破了敌人的围追堵截。
今朝何处去?昨夜梦未归(2)。
之后再往何处去呢?好像还未从昨晚的睡梦中完全清醒过来。
带梦催上马,睡意斗(3)寒风。
就被催促着上马行路,睡意还正困扰着,寒风扑面而来;
军号声凄厉,春月似张弓(4)。
军号声声凄清尖厉,天上的春月也好像拉紧了弦的弓。
尖兵(5)报有敌,后队转向东。
侦查队报说又遭遇上敌军,部队迅速掉转向东进。
急行四十里,敌截已扑空。
急速行军40里,敌军就扑了空。
东固山势高,峰峦如屏障(6)。
东固山势高峻,峰峦起伏如道道屏障。
此是东井冈(7),会师天下壮。
两支红军队伍会师在这东井冈,声威更加雄壮了。
(1)关山:本指形势险峻的关隘,这里用以比喻敌军的围迫堵截。
(2)归:诗中指梦醒。
(3)斗:遇、合之意。韦庄《和郑拾遗秋日感事一百韵》:“八珍罗膳府,五采斗匡床。”
(4)张弓:即拉紧了弦的弓,《诗经·小雅·吉日》有“既张我弓,既挟我矢”之句。张弓,可引申为紧、紧急、紧张之意。弓的形状像半边月亮,把弦尽量拉开便成满月形,这样箭发射出去便更加有劲道。故古人常将月与弓做比。
(5)尖兵:行军时在部队前方担任警戒的小分队。
(6)屏障:即屏风,指用以遮掩房舍的隔离物,如《晋书·阮籍传》即有“籍乘驴到郡,坏府舍屏障,使内外相望”之句。在古代诗文中常用来比喻山峰,如唐代元稹《以州宅夸于乐天》诗里“四面常时对屏障,一家终日在楼台”句中的“屏障”即取比喻意。
(7)东井冈:东固在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之东,是江西红军独立二、四团根据地,对于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形成起过重大作用,故称“东井冈”。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按照党中央的决定,和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发动和领导了南昌起义。同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1928年4月中下旬,朱德、陈毅等同志率领南昌起义失败后保存下来的一部分部队和湖南起义中组织的红军转战至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师,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并兼十师师长,毛泽东任党代表并兼军委书记和第十一师师长,陈毅任第十二师师长。5月,陈毅接替毛泽东担任军委书记,11月后先后担任红四军前委秘书长和红四军士兵委员会秘书长。12月中旬,红四军又与彭德怀、滕代远所率由平江起义组建的红五军会师于井冈山,合编为红四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声威更壮了。
1929年1月中旬,为了粉碎湘、赣两省之国军对井冈山的第三次“会剿”,在毛泽东领导下,红四军前委作出了实施外线机动作战的战略方针,以达到寻机歼敌,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同时通过远距离迂回作战调动围山之敌,保住井冈山根据地之目的。红军留下小部分部队由彭德怀指挥坚守井冈山根据地,毛泽东、朱德、陈毅等同志率领主力向国军力量薄弱的赣南、闽西进军。2月10日,红军在瑞金、宁都边界的大柏地伏击歼敌两个团,取得了下山以来的首次胜仗,此后经葛坳突围,于2月19日到达东固,与江西红二、四团会师,打开了胜利进军的新局面。该诗就是这段具有历史意义的战斗征程的形象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