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钱塘江

李觏 〔宋代〕 李觏

昔年乘醉举归帆, 隐隐山前日半衔。

好是满江涵返照, 水仙齐著淡红衫。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文学赏析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忆钱塘江》是宋代诗人李觏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写人在黄昏时船上醉眼朦胧中所见,满江白帆经夕阳返照,幻化成了无数身着淡红衫子的水仙。形象生动地反映了醉眼中夕阳映照下的钱塘江奇景。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昔年(1)乘醉举归帆(2), 隐隐山前日半衔。

当年乘醉登上归家的帆船,看那两岸隐隐的青山前太阳已落下一半。

好是(3)满江(4)返照, 水仙(5)齐著淡红衫。

此时此刻,最迷人的还是返照入江,满江一片红光,那江面上的点点白帆,在夕阳的辉映下,宛若水中的女神们一齐穿上了淡红的衣衫。

注释

(1)昔年:往年;从前。

(2)归帆:指回返的船只。

(3)好是:好像;犹如。亦作”好似“。

(4)涵:包含。

(5)水仙:传说中的水中神仙。

文学赏析

李觏的这首《忆钱塘江》,独辟蹊径,与众不同。诗人在诗中不写气势恢宏的钱塘江潮,而以“醉”这一传神的诗眼统摄全篇,形象生动地反映了醉眼中夕阳映照下的钱塘江奇景。

诗的前两句“昔年乘醉举归帆,隐隐山前日半衔”,写诗人当年乘醉行船归来,一路观赏着钱塘江傍晚的美景。首句中的“昔年”二字,紧扣诗题的“忆”,表明诗人是凭自己的记忆来描绘他当年观赏钱塘江之奇景的;“乘醉”二字则告诉人们他当年是醉眼赏景的。正因为诗人是醉眼赏景,所以他放眼望去,隐隐约约地看到夕阳西下,一半已隐身匿迹,另一半还悬挂在山头上,仿佛山口衔着半个夕阳似的。次句中的“隐隐”、“衔”诸语下得颇为精妙,很切合诗人醉眼赏景的特点。

诗的后两句“好是满江涵返照,水仙齐着淡红衫”,这里,诗人先以“好是”二字提示下文将拓深诗的意境;继而,以优美的笔触描绘了返照入江的情景;最后,则展开想象的翅膀,以“水仙齐着淡红衫”奇妙的比喻艺术地再现了夕阳辉映点点白帆的奇景。这两句诗亦实亦虚,虚实相间,也完全切合诗人醉眼观赏醉景——令人陶醉的钱塘江奇景的特点,体现了作者的奇思异想。

作者简介

李觏

李觏

北宋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

李觏(1009—1059),字泰伯,号盱江先生,北宋建昌军南城(今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人。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安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来学者常数十百人。李觏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 “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