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微之

白居易 〔唐代〕 白居易

夜来携手梦同游,晨起盈巾泪莫收。

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阳宿草八回秋。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阿卫韩郎相次去,夜台茫昧得知不?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梦微之》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的首联点出梦中与老友元稹相会和醒来的惆怅;颔联写自己身体多病,而老友已长眠地下近十年;颈联设想老友一身枯骨已化作泥土,自己徒剩一具躯壳寄于世间;尾联告诉老友,儿子爱婿已相继离世。全诗用梦中相会之愉悦和醒来之痛苦相对比,以乐景衬哀情,更突出了对故人的思念之切和对自己现实不幸的感伤和惆怅。悼亡之情,铭心刻骨,如泣如诉,催人泪下。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夜来携手梦同游,晨起盈巾泪莫收。

夜里梦见与你携手共同游玩,早晨醒来泪水流满绢帕也不擦拭。

漳浦老身三度病(2)咸阳宿草八回秋(3)

在漳浦我三次生病,长安城草生草长已经八个年头。

君埋泉下(4)泥销骨,我寄人间(5)雪满头。

想你逝去九泉尸骨已经化成泥沙,我还暂时寄住人间白发满头。

阿卫(6)韩郎(7)相次去,夜台(8)茫昧(9)得知不?

阿卫韩郎已经先后去世,黄泉渺茫昏暗能够知晓吗?

注释

(1)微之:唐朝诗人元稹,字微之,与诗人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

(2)漳浦老身三度病:以三国时刘桢卧病漳浦自比。刘桢《赠五官中郎将四首》其二:“余婴沉痼疾,窜身淸漳滨。”漳浦,指漳河。今山西省东部有清漳、浊漳二河,东南流至河北、河南两省边境,合为漳河。

(3)咸阳宿草八回秋:指元稹已死多年。元稹死于大和五年(831)七月,次年七月葬咸阳县(治所在今陕西咸阳)。宿草,指墓地上隔年的草,用为悼念亡友之辞。《礼记·檀弓上》:“朋友之墓,有宿草而不哭焉。”

(4)君埋泉下:指微之去世。

(5)寄人间:寄居人间。

(6)阿卫:微之的小儿子。

(7)韩郎:微之的爱婿。

(8)夜台:指坟墓,因为闭于坟墓,不见光明,所以称为夜台,后来也用来指代阴间。

(9)茫昧:模糊不清。

创作背景

唐贞元十七年(801),30岁的白居易在长安结识了23岁的元稹,他们为对方的文采精华而折服,政治上又都反对宦官专权、提倡轻徭薄赋。为了实现古代仕人怀有的那份安邦定国的宏伟抱负,二人同时参加了吏部的制科考试,并且同时当上校书郎。虽是个闲官,倒也可自得其乐。直到元稹因敷水驿事件得罪宦官、被贬下放,白居易以死上书无效。元和十年(815),元稹被贬为通州司马,同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此后,二人只能互通书信、倾诉衷肠。太和五年(831),元稹病逝于武昌,次年归葬咸阳。开成五年(840),白居易六十九岁,大病初愈,时距九年,诗人对老友的情感依旧很深。加上健康与心绪亦与日俱非,更增添了对故人的思念,在某夜梦到元稹后,诗人创作了《梦微之》此诗。

拼音版

mèngwēizhī

láixiéshǒumèngtóngyóuchényíngjīnlèishōu

zhānglǎoshēnsānbìngxiányáng宿cǎohuíqiū

jūnmáiquánxiàxiāorénjiānxuěmǎntóu

āwèihánlángxiāngtáimángmèizhīfǒu

作者简介

白居易

白居易(诗魔)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太原(今属山西)人。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和元稹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