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宫曲·叹世

马致远 〔元代〕 马致远

东篱半世蹉跎,竹里游亭,小宇婆娑。有个池塘,醒时渔笛,醉后渔歌。严子陵他应笑我,孟光台我待学他。笑我如何?倒大江湖,也避风波。

咸阳百二山河,两字功名,几阵干戈。项废东吴,刘兴西蜀,梦说南柯。韩信功兀的般证果,蒯通言那里是风魔?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醉了由他!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蟾宫曲·叹世》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两首散曲,第一支曲子通过自嘲的方式,表达对黑暗社会的不满之情和对现实政治的反感之意。第二支曲子借秦汉之交的楚汉相争和汉初皇室诛杀功臣的史事,抒发功名难凭的感慨,表明远离功名、放情山林的人生态度。这两支曲子短小精悍,概括性强,容量极大。语言明白如话,流畅简洁,充分体现了豪放派元曲家的风格。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东篱(1)半世蹉跎,竹里游亭,小宇(2)婆娑(3)。有个池塘,醒时渔笛,醉后渔歌。严子陵(4)他应笑我,孟光台(5)我待学他。笑我如何?倒大(6)江湖,也避风波。

我半生来虚度了光阴,在那通幽的竹径中,隐映着一座小巧的游亭,走到竹径的尽头,就是小巧的庭院。在那儿有个池塘,我醒的时候轻声吹起渔笛,醉酒之后又放声唱起渔歌。严子陵一定会嘲笑我,孟光台我却要学他。笑我什么呢?偌大的江河湖海,也自有躲避风波的办法。

咸阳百二山河(7),两字功名,几阵干戈(8)项废东吴(9)刘兴西蜀(10)梦说南柯(11)韩信(12)兀的般(13)证果(14)蒯通(15)言那里是风魔(16)成也萧何,败也萧何(17)醉了由他(18)

咸阳,万夫难攻的险固山河,因为功名两个字,曾发动过多少次战乱干戈。项羽兵败东吴,刘邦在西蜀兴立汉朝,最终烟消云散,都像南柯一梦。韩信劳苦功高却得到被杀的结果,当初蒯通的预言哪里是疯话?成功也是因为萧何,失败也是因为萧何;不如喝醉了一切都由他去吧!

注释

(1)东篱:作者自称。马致远摘取陶渊明“采菊东篱下”诗句而自号“东篱”,借以表明其寄身田园、寄情世外的志趣。

(2)小宇:小屋。

(3)婆娑:枝叶茂盛貌。

(4)严子陵:严光,字子陵,东汉人。少与刘秀同游学。刘秀即帝位后,屡召不就,隐居富春江,以耕渔为生。

(5)孟光台:孟光的食案。孟光,汉代丑女,三十岁始与梁鸿成婚。后来一起逃到霸陵山中隐居,孟光举案齐眉以进食。后世因以“举案齐眉”喻夫妻相敬相爱。台,台盘,盛食物的器皿。一说“孟光台”是与“严子陵”相对应的一个人名。

(6)倒大:大,绝大。词曲中常用语。

(7)咸阳百二山河:形容咸阳形势险要,山河交错,利于攻守,二万兵力可抵百万,或说百万可抵二百万。咸阳,秦代都城,今陕西咸阳,在长安西北。

(8)干戈:兵器名。干即盾,用于防卫;戈用于攻击。两者合成联合式合义复词,产生新义,即“战争”的意思。

(9)项废东吴:项指项羽,灭秦后,自称西楚霸王,都彭城。后来兵败垓下,自刎乌江。彭城和乌江都属东吴地,故云“废东吴”。

(10)刘兴西蜀:刘指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领有汉中、巴蜀地。后来暗度陈仓,东向与项羽争夺天下,终于消灭项羽,即帝位,是为汉高祖,故云“兴西蜀”。

(11)梦说南柯:谓刘项争战和功业,到头来就像一场梦而已。唐人李公佐传奇《南柯太守传》说:淳于棼昼梦入大槐安国,被招为附马,在南柯郡做了二十年的太守,备极荣宠。后因战败和公主死,被遣归。醒来才知道是南柯一梦。所谓大槐安国,原来是宅南槐树下的蚁穴。

(12)韩信:汉高祖刘邦的开国功臣,辅佐高祖定天下,与张良、萧何并称汉兴三杰。先为三齐王,后封楚王,刘邦加以谋逆罪,将他逮捕,降为淮阴侯,后被吕后杀于长乐钟室,诛夷三族。

(13)兀的般:如此,这般。兀的,这个,那个。

(14)证果:佛家语。谓经过修行证得果位。此指下场、结果。

(15)蒯通:即蒯彻,因避讳汉武帝名而改,是秦末汉初的策土,曾经劝韩信自立,与刘、项争权天下。韩信不能用他的计策,他就装疯作傻以避。

(16)风魔:发疯。

(17)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萧何是刘邦的得力助手,汉兴,为相国。他曾经极力権韩信,甚至把逃跑的韩信追了回来,刘邦终于采纳他的意见,拜韩信为大将军。后来韩信由楚王被贬为淮阴侯,闲居长安,他却和吕后合谋,把韩信骗入宫廷,杀之于长乐钟室。因此说韩信的一生“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18)醉了由他:大醉不醒,哪管他成败是非。他,元代读音与今有异,协歌戈韵。

创作背景

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有“佐国心,拿云手”的政治抱负,但一直没能实现,在经过了“二十年漂泊生涯”之后,他看透了人生的荣辱,遂生退隐林泉的念头,晚年过着“林间友”“世外客”的闲适生活。《蟾宫曲·叹世》此曲从内容看,应该是马致远牢骚殆尽、归隐山林后所作。此时马致远已从官位跌落,这是他所面对的无情现实,世态炎凉给他以沉重打击。于是,历史事件就成了他宣泄对现世牢骚的手段,感喟世道无常、人生如梦的作品便由心而出。

拼音版

chángōng··tànshì

dōngbànshìcuōtuózhúyóutíngxiǎosuōyǒuchítángxǐngshízuìhòuyánzilíngyīngxiàomèngguāngtáidàixuéxiàodàojiāngfēng

xiányángbǎièrshānliǎnggōngmíngzhèngànxiàngfèidōngliúxìng西shǔmèngshuōnánhánxìngōngdebānzhèngguǒkuǎitōngyánshìfēngchéngxiāobàixiāozuìleyóu

作者简介

马致远

马致远

元代戏曲家、“元曲四大家”之一

马致远(1250—1321),号东篱,一说字千里,大都(今北京)人。曾任江浙行省务官(一作江浙省务提举)。晚年隐退。所作杂剧今知有十五种,现存七种。作品多写神仙道化,有“马神仙”之称。曲词豪放洒脱。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同称“元曲四大家”。其散曲成就尤为世所称,有辑本《东篱乐府》,存小令百余首,套数二十三套。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