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是唐代诗人李峤(一说张乔)创作的五言绝句组诗作品。这是抒写诗人由中秋望月而产生的思考的两首小诗,第一首诗想象常年东风吹拂的月中丹桂在其生长过程中没有伸出月轮之外的枝条,借民间传说表现对月宫温舒生活的向往。
盈缺(1)青冥(2)外,东风(3)万古(4)吹。
月亮在青天外有圆有缺,任凭东风常年吹拂。
何人种丹桂(5),不长出轮枝(6)。
谁在月中种了桂树,不见树枝长出月轮之外?
(1)盈缺:月圆为盈,月亏为缺。此指月亮。
(2)青冥:青天。屈原《九章·悲回风》:“据青冥而摅虹兮,遂儵忽而扪天。”
(3)东风:春风。
(4)万古:万是虚指,极言其久。
(5)何人种丹桂:传说月中有桂树,故云。《太平御览》卷四引虞喜《安天论》:“俗传月中仙人桂树,今视其初生,见仙人之足渐已成形,桂树后生焉。”丹桂,桂的一种。西晋嵇含《南方草木状》:“叶如柏叶皮赤者为丹桂。”
(6)出轮枝:谓枝干长出月轮之外。轮,指月亮。仲秋月圆圆如轮,故称。
《中秋月二首》在《全唐诗》卷六三九张乔名下复出,题为《对月二首》。以风格判断,作者当为李峤。此诗无编年,从诗中使用“寒空”、“雨兼风”等清冷沉闷的字眼来看,可能作于作者被贬滁州之时。悲愤出真诗,此诗借月言理很可能与作者联想到自己“昨天日出今朝雨”的仕途遭际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