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庐山瀑布》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组诗《望庐山瀑布二首》中的第二首,前两句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奇伟景象,既有朦胧美,又有雄壮美;后两句用夸张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进一步描绘瀑布的形象和气势,可谓字字珠玑。
日照香炉(1)生紫烟(2),遥看(3)瀑布挂前川(4)。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从远处看去瀑布好似白色绢绸悬挂山前。
飞流直(5)下三千尺(6),疑(7)是银河(8)落九天(9)。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怀疑是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1)香炉:指香炉峰。
(2)紫烟:指日光透过云雾,远望如紫色的烟云。
(3)遥看:从远处看。
(4)挂前川:挂,悬挂。「前川」一作「长川」。川,河流,这里指瀑布。
(5)直:笔直。
(6)三千尺:形容山高。这里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
(7)疑:怀疑。
(8)银河: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
(9)九天:极言天高。古人认为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九重天,即天空最高处。一作「半天」。此句极言瀑布落差之大。
《望庐山瀑布》这首诗一般认为是公元725年(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前后李白出游金陵途中初游庐山时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