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

刘向 〔两汉〕 刘向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一》,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

文章塑造了邹忌这样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勇于进谏的贤士形象。又表现了齐威王知错能改,从谏如流的明君形象,和革除弊端,改良政治的迫切愿望和巨大决心。告诉读者居上者只有广开言路,采纳群言,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积极加以改正才有可能成功。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邹忌(1)八尺(2)有余,而形貌昳丽(3)朝服衣冠(4)窥镜(5),谓其妻曰:“我(6)(7)城北徐公美?”

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外形、容貌光艳美丽。早晨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妻子说:“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谁更美?”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8)君也?”

他的妻子说:“您非常美,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于是又问他的妾:“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妾回答说:“徐公哪能比得上您?”

旦日(9),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

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相坐而谈,问客人:“我和徐公比,谁更美?”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丽。”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10),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11)。暮(12)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13)(14)我也;妾之美我者(13),畏我也;客之美我者(13),欲有求于我也。”

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着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再照镜子看着自己,更是觉得自己与徐公相差甚远。晚上他躺在床上休息时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我的妾认为我美,是害怕我;我的客人认为我美,是有事情有求于我。”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15)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16)。今齐地方(17)千里,百二十城,宫妇(18)左右(19)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20)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21)甚矣。”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知道自己确实比不上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全国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

王曰:“(22)。”

齐威王说:“你说的很好!”

(23)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24)寡人之过者,(25)上赏;上书谏寡人者,(25)中赏;能谤讥于市朝(26)(27)寡人之耳者,(25)下赏。”

于是就下了命令:“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们,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上书直言规劝我的人,给予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朵里的人,给予下等奖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28)期年(29)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30)

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拜齐威王。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之中不战自胜。

注释

(1)修:长,这里指身高。

(2)八尺:战国时一尺约合今天的七寸左右。

(3)昳丽:光艳美丽。

(4)朝服衣冠:早晨穿戴好衣帽。服,穿戴。朝,早晨。

(5)窥镜:照镜子。

(6)孰:谁,哪一个。

(7)与:和……比。

(8)及:比得上。

(9)旦日:明日,第二天。

(10)孰视之:孰,同“熟”,仔细。之,代指城北徐公。

(11)弗如远甚:远远地不如。弗:不。

(12)寝:躺,卧。

(13)美我者:以我为美。

(14)私:偏爱,动词。

(15)诚知:确实知道。

(16)皆以美于徐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以:以为,认为。于:比。

(17)地方:地:土地,疆域。方:方圆纵横。

(18)宫妇:宫中的姬妾。

(19)左右:国君身边的近臣。

(20)四境之内:全国范围内的人。

(21)蔽:蒙蔽,这里指受蒙蔽。

(22)善:好。

(23)乃:于是,就。

(24)面刺:当面指责。面,当面。刺,指责,议论。

(25)受:给予,付予。

(26)能谤讥于市朝:在公众场所议论君王的过失。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讥,讽刺。谤讥,指责,议论。市朝,公共场合。

(27)闻: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属于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28)时时而间进:有时候有人偶然进谏。间进:偶然有人进谏。间:间或,偶尔,有时候。进:进谏。

(29)期年:满一年。期:满。

(30)战胜于朝廷:在朝廷上战胜(别国)。意思是内政修明,不需用兵,就能战胜敌国。

创作背景

春秋战国之际,七雄并立,各国间的兼并战争,各统治集团内部新旧势力的斗争,以及民众风起云涌的反抗斗争,都异常尖锐激烈。在这激烈动荡的时代,“士”作为一种最活跃的阶层出现在政治舞台上。他们以自己的才能和学识,游说于各国之间,有的主张连横,有的主张合纵,所以,史称这些人为策士或纵横家。他们提出一定的政治主张或斗争策略,为某些统治集团服务,并且往往利用当时错综复杂的斗争形势游说使诸侯采纳,施展着自己治国安邦的才干。各国统治者也认识到,人心的向背,是国家政权能否巩固的决定性因素。失去了民心,国家的统治就难以维持。所以,他们争相招揽人才,虚心纳谏,争取“士”的支持。

拼音版

zōufěngwángjiàn

zōuxiūchǐyǒuérxíngmàozhāoguānkuījìngwèiyuēshúchéngběigōngměi

yuējūnměishèngōngnéngjūn

chéngběigōngguózhīměizhěxìnérwènqièyuēshúgōngměi

qièyuēgōngnéngjūn

dàncóngwàiláizuòtánwènzhīyuēgōngshúměi

yuēgōngruòjūnzhīměi

mínggōngláishúshìzhīwéikuījìngérshìyòuyuǎnshènqǐnérzhīyuēzhīměizhěqièzhīměizhěwèizhīměizhěyǒuqiú

shìcháojiànwēiwángyuēchénchéngzhīgōngměichénzhīchénchénzhīqièwèichénchénzhīyǒuqiúchénjiēměigōngjīnfāngqiānbǎièrshíchénggōngzuǒyòuwángcháotíngzhīchénwèiwángjìngzhīnèiyǒuqiúwángyóuguānzhīwángzhīshèn

wángyuēshàn

nǎixiàlìngqúnchénmínnéngmiànguǎrénzhīguòzhěshòushàngshǎngshàngshūjiànguǎrénzhěshòuzhōngshǎngnéngbàngshìcháowénguǎrénzhīěrzhěshòuxiàshǎng

lìngchūxiàqúnchénjìnjiànméntíngruòshìshùyuèzhīhòushíshíérjiànjìnniánzhīhòusuīyánjìnzhě

yānzhàohánwèiwénzhījiēcháosuǒwèizhànshèngcháotíng

作者简介

刘向

刘向

西汉宗室大臣、文学家

刘向(前77—6年),字子政,沛县(今属江苏)人。楚元王刘交四世孙。汉宣帝时,为谏大夫。汉元帝时,任宗正。以反对宦官弘恭、石显下狱,旋得释。后又以反对恭、显下狱,免为庶人。汉成帝即位后,得进用,任光禄大夫,改名为“向”,官至中垒校尉。曾奉命领校秘书,所撰《别录》,为中国最早的图书公类目录。治《春秋榖梁传》。编订整理《战国策》。又编有《楚辞》,所作辞赋三十三篇,大多亡佚,唯《九叹》为完篇。原有集,已佚,明人辑为《刘中垒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