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朗月行》出自《全唐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借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开头写孩提时代对月亮稚气的认识,写出了月亮初升时逐渐明朗和宛若仙境般的景致,接着写月亮渐渐地由圆而蚀,继而沦没而迷惑不清,最后表达为月亮的沦没而心中感到忧愤不平。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通过丰富的想象,神话传说的巧妙加工,以及强烈的抒情,构成瑰丽神奇而含意深蕴的艺术形象。《古朗月行》全诗文辞如行云流水,富有魅力,发人深思,体现出李白诗歌雄奇奔放、清新俊逸的风格。
小时不识月,呼作(1)白玉盘(2)。
小时候不认识月亮, 把它称为白玉盘。
又疑(3)瑶台(4)镜,飞在青云端。
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青云之上。
(1)呼作:称为。
(2)白玉盘:白玉做的盘子。
(3)疑:怀疑。
(4)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古朗月行》此诗应该是创作于唐玄宗天宝末年安史之乱前。陈沆云:“忧禄山将叛时作。”(《诗比兴笺》)萧士赟云:“按此诗借月以引兴。日,君象;月,臣象。盖为安禄山之叛,兆于贵妃而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