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世为边户,年年常备胡。
儿僮习鞍马,妇女能弯弧。
胡尘朝夕起,虏骑蔑如无。
邂逅辄相射,杀伤两常俱。
自从澶州盟,南北结欢娱。
虽云免战斗,两地供赋租。
将吏戒生事,庙堂为远图。
身居界河上,不敢界河渔。
《边户》是北宋诗人欧阳修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分为两部分。前八句为第一部分,叙说澶渊之盟以前边民对契丹的抵抗和斗争。后八句为第二部分,写澶渊之盟以后,朝廷软弱无能,使边民的生活更加艰苦。这首诗采用诗中人自叙的口吻,使人感到更加真切,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家世为边户,年年常备胡(1)。
世代就是边界上的住户,年年都要防备胡人进攻。
儿僮习鞍马,妇女能弯弧(2)。
儿童从小就学会了骑马,妇女们也都能射箭开弓。
胡尘(3)朝夕起,虏骑蔑如无(4)。
胡人经常发起突然袭击,敌军猖狂如入无人之地。
邂逅(5)辄相射,杀伤两常俱(6)。
偶然遇上了就互相射杀,彼此之间经常都有伤亡。
自从澶州盟(7),南北结欢娱。
自从双方签订澶州之盟,南北两国于是握手言和。
虽云免战斗,两地(8)供赋租。
虽然避免了杀戮和争斗,却要到两边去缴纳赋税。
将吏戒生事(9),庙堂(10)为远图(11)。
当官的不许我们再抵抗,说是朝廷为了深谋远图。
身居界河(12)上,不敢界河(12)渔。
祖祖辈辈住在界河岸上,却不敢到界河里去打渔。
(1)备胡:防备胡人侵扰。胡,古代对北方、西北少数民族的泛称,此处专指契丹。
(2)弯弧:拉弓,指射箭。
(3)胡尘:辽军骑兵搅动起的沙尘,指辽军入侵。
(4)蔑如无:视如无人之境。蔑,轻视。
(5)邂逅:偶然相遇。
(6)俱:相当。
(7)澶州盟: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闰九月,辽主萧太后和圣宗耶律隆绪亲率大军南攻,直抵澶州,威胁汴京。真宗本想听从王钦若、陈尧叟之计迁都南逃,因宰相寇准力排众议,坚持抵抗,只得勉强去澶州督战。由于部署得当,加之宋军士气高涨,在澶州大败辽军,并杀其大将萧挞凛,辽军被迫请和。结果战败的辽国,不但没有退还半寸幽燕的土地;打了胜仗的宋朝反而同意每年赠辽国绢二十万匹,银十万两,同辽国签定和约,史称“澶渊之盟”。
(8)两地:两边,指宋和辽。
(9)戒生事:不许惹起纠纷。
(10)庙堂:指北宋朝廷。
(11)远图:深远的谋略。
(12)界河:两国分界的河流。
《边户》这首诗为作者于至和二年(1055年)冬,充任贺契丹国母生辰使出使契丹途经边界时有感而作,揭露了屈辱的澶渊之盟给国家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抨击朝廷的腐败无能,对边户的不幸遭遇表达了深厚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