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踏枝·过人家废园作

龚自珍 〔清代〕 龚自珍

漠漠春芜春不住,藤刺牵衣,碍却行人路。偏是无情偏解舞,蒙蒙扑面皆飞絮。

绣院深沉谁是主?一朵孤花,墙角明如许!莫怨无人来折取,花开不合阳春暮。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鹊踏枝·过人家废园作》是清代词人龚自珍所作的一首词,这首词运用比兴手法,极写废园的荒芜凄凉景色,并以独明的孤花自况。上片先写废园春光关不住,春之景象中又有牵衣藤刺,扑面飞絮,这藤刺、飞絮,或许就是他对于时政的感慨。下片还是扣住春光来写,不过这春光却是暮春的景象,一朵孤花开放在墙角,没有人来采摘。结尾两句含有勉励的意思,勉励年轻一代珍惜少年时光,有所作为,莫使良机空逝而徒然叹息。抒发其兴亡、盛衰和怀才不遇之感。全词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寓意深刻。郁勃激荡而凄绝灵动,在晚清词坛别树一帜。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漠漠春芜(1)春不住(2),藤刺牵衣,碍却(3)行人路。偏是无情偏解舞,蒙蒙(4)扑面皆飞絮。

尽管废园之中,一丛丛的野草在春天里生机盎然,却也不能把春光留住,那野藤荆棘侵占了路径,妨碍着行人的步履。不懂得性情的柳絮偏偏在随风起舞,密集地,轻轻地拂落在人们的脸面上。

绣院(5)深沉谁是主?一朵孤花,墙角(6)如许(7)!莫怨无人来折取,花开不合(8)阳春(9)暮。

谁是这华美宽大庭院的主人?一朵孤单却明艳的鲜花正在墙角里盛开。可不要怨无人来摘取它,因为它开在春暮,可真不是时候啊!

注释

(1)漠漠春芜:茫茫一片春草。漠漠:广漠无边的样子。春芜:春草碧绿貌。

(2)春不住:春去了。

(3)碍却:妨碍。

(4)蒙蒙:一作“濛濛”,雨雪云雾迷茫的样子。此处指飞絮漫天飞舞。

(5)绣院:指有花木的院子。

(6)明:指花开的耀眼。

(7)如许:这样。

(8)不合:不该。

(9)阳春:温暖的春天。

创作背景

《鹊踏枝·过人家废园作》这首词作于公元1815年(嘉庆二十年乙亥)六月(一说这首词作于公元1814年(嘉庆十九年)或道光二十年(1840年))。经世致用,原是龚自珍青年时期即深怀的抱负,但是嘉庆十五年(1810年)应顺天乡试竟只中了个副榜,三年后再试又落榜。这首《鹊踏枝》就写于这一时期这样的心境中。

拼音版

quèzhī··guòrénjiāfèiyuánzuò

chūnchūnzhùténgqiānàiquèxíngrénpiānshìqíngpiānjiěméngméngmiànjiēfēi

xiùyuànshēnchénshuíshìzhǔduǒhuāqiángjiǎomíngyuànrénláizhéhuākāiyángchūn

作者简介

龚自珍

龚自珍

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

龚自珍(1792—1841),字尔玉,号定庵,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清仁宗嘉庆举人,任内阁中书;宣宗道光进士,迁宗人府主事、礼部主客司主事等,长期困厄下僚。在京期间,加入宣南诗社。晚年辞官归里。论学强调经世致用,并据公羊学三世变易说提出进化发展观,开社会改革之风,为近代思想先驱,与同时的魏源并称“龚魏”。其诗文多讥剌时政之弊。有《定盦文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