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建康史帅致道席上赋

辛弃疾 〔宋代〕 辛弃疾

鹏翼垂空,笑人世,苍然无物。又还向、九重深处,玉阶山立。袖里珍奇光五色,他年要补天西北。且归来,谈笑护长江,波澄碧。

佳丽地,文章伯。金缕唱,红牙拍。看尊前飞下,日边消息。料想宝香黄阁梦,依然画舫青溪笛。待如今、端的约钟山,长相识。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满江红·建康史帅致道席上赋》是宋代爱国词人辛稼轩所写的一首词。词的上阕赞扬史致道的雄才大略。下阕写席上盛况,并安慰史致道。此词以饱酣的笔墨,充沛的热情,向当时驻守建康的军事行政氏官史致道表达词人的赞颂之情,并通过这一情感的表达,展露词人力主抗金复土的政治怀抱。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鹏翼(1)垂空,笑人世,苍然(2)无物(3)。又还向、九重(4)深处,玉阶(5)山立(6)袖里珍奇光五色,他年要补天西北(7)。且归来,谈笑护长江(8)波澄碧(9)

像大鹏振翅高飞扶摇直上,笑傲人间缺乏治国的栋梁。又飞向宫廷那庄严的朝堂,在玉石台阶上岿然屹立威武轩昂。如同衣袖里藏着五色彩石的女娲,将来要把补天救国的重任担当。如今且暂时回到这名城建康,谈笑间守护着天堑长江,让清澈碧绿的江水平静流淌。

佳丽地(10)文章伯(11)金缕(12)唱,红牙拍(13)。看尊前(14)飞下,日边(15)消息。料想宝香(16)黄阁(17)梦,依然画舫(18)青溪(19)笛。待如今、端的(20)钟山(21),长相识。

建康真是个美丽繁华的地方,您这位文坛领袖声名远扬。宴会上唱起动人的乐曲,红牙板的节拍清脆响亮。我盼望着酒筵上能传来好消息,朝廷已定了抗战的主张。但料想执政的大臣们依然在梦乡,他们着迷的不过是青溪画舫笛声悠扬。如今我真的要和钟山相约,从此后常伴它共度时光。

注释

(1)鹏翼:鹏鸟的翅膀。

(2)苍然:莽莽苍苍一片混沌的样子。

(3)无物:什么也看不到。

(4)九重:天的最高处,喻皇宫。

(5)玉阶:玉石砌的台阶。这里是指殿前的台阶。

(6)山立:像山一样挺立。

(7)袖里珍奇光五色,他年要补天西北:指传说中女娲补天的事。据《淮南子》载,上古时,共工和祝融交战,不胜,怒而触不周之山,使西北塌了下去,女娲炼就五色彩石以补天。

(8)护长江:当时史正志任沿江水军制置使,故云。

(9)波澄碧:形容江水清澈碧绿,没有波涛。

(10)佳丽地:非常美丽的地方,这里指建康。

(11)文章伯:文坛领袖。

(12)金缕:即《金缕曲》,古曲调名,这里泛指乐曲。

(13)红牙拍:用红木做的牙柏,用以击节。

(14)尊前:指宴席上。尊,同“樽”,古时木制的酒杯。

(15)日边:皇帝身边,指朝廷。

(16)宝香:宝鼎香炉,借指京城皇宫。一说为皇帝的诏书上盖印玺的印泥散发出的香味。

(17)黄阁:丞相办事之处,因门黄色,故名。

(18)画舫:装饰华丽的船。

(19)青溪:小河名,秦淮河的上流,在今南京东北。

(20)端的:真的。

(21)钟山:又名蒋山,在今南京城外。

创作背景

南宋是一个懦弱没有骨气的朝代,面对北方强敌金国咄咄逼人的攻势,采取了妥协退让的软弱政策,虽然抗敌的呼声此起彼伏,然朝政大权为投降派所把持,主战派无大的作为。辛弃疾抗金的主张始终是坚定的,旗帜是鲜明的,然而时时受到牵制和排挤,所以他在许多词作中,都表达自已势单力薄、没有知己的感慨。对于那些抗金的仁人志士,辛弃疾都表达了由衷的赞美和敬佩之心。驻守建康的军政长官史正志曾向宋高宗上《恢复要览》五篇,主张出兵北伐,恢复中原,因而深受当抗金派的赞赏,辛弃疾对他钦佩有加,于乾道四年(1168)在史正志举行的筵席上给他写了《满江红·建康史帅致道席上赋》这首词。

拼音版

mǎnjiānghóng··jiànkāngshǐshuàizhìdàoshàng

péngchuíkōngxiàorénshìcāngrányòuhuánxiàngjiǔchóngshēnchùjiēshānxiùzhēnguāngniányàotiān西běiqiěguīláitánxiàochángjiāngchéng

jiāwénzhāngjīnchànghóngpāikànzūnqiánfēixiàbiānxiāoliàoxiǎngbǎoxiānghuángmèngránhuàfǎngqīngdàijīnduāndeyuēzhōngshānchángxiāngshí

作者简介

辛弃疾

辛弃疾

南宋官员、将领,豪放派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曾任耿京军的掌书记,不久投归南宋。历任江阴签判,建康通判,江西提点刑狱,湖南、湖北转运使,湖南、江西安抚使等职。四十二岁遭谗落职,退居江西信州,长达二十年之久,其间一度起为福建提点刑狱、福建安抚使。六十四岁再起为浙东安抚使、镇江知府,不久罢归。一生力主抗金北伐,并提出有关方略,均未被采纳。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爱国感情。有《稼轩长短句》以及今人辑本《辛稼轩诗文钞存》。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