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

欧阳修 〔宋代〕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颖州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全词色调清丽,风格娟秀,充满诗情画意,清新可喜。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轻舟(1)短棹(2)西湖(3)好,绿水(4)逶迤(5)。芳草长堤,隐隐(6)笙歌(7)处处随。

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 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 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无风水面琉璃(8)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9),惊起沙禽(10)掠岸飞。

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看,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注释

(1)轻舟:轻便的小船。

(2)短棹:划船用的小桨。

(3)西湖:指颍州西湖。在今安徽省阜阳市西北。

(4)绿水:清澈的水。

(5)逶迤:形容道路或河道弯曲而长。

(6)隐隐:隐约。

(7)笙歌:指歌唱时有笙管伴奏。

(8)琉璃:一种光滑细腻的釉料,多覆在盆、缸、砖瓦的外层。这里喻指水面平静澄碧。

(9)涟漪:水的波纹。

(10)沙禽:沙洲或沙滩上的水鸟。

创作背景

公元1049年(宋仁宗皇祐元年),欧阳修移知颍州,并与梅尧臣相约,买田于颍,以便日后退居。公元1067年(宋英宗治平四年),欧阳修出知亳州,特意绕道颍州。数年后,终于以观文殿学士、太子少师致仕,得以如愿归居颍州。几次游览后,创作了《采桑子》十首。

拼音版

cǎisāng··qīngzhōuduǎnzhào西hǎo

qīngzhōuduǎnzhào西hǎo绿shuǐwēifāngcǎochángyǐnyǐnshēngchùchùsuí

fēngshuǐmiànliúhuájuéchuánwēidòngliánjīngshāqínlüèànfēi

作者简介

欧阳修

欧阳修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 又号六一居士。吉水(今属江西)人。幼贫而好学。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曾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因议新法与王安石不合,退居颍州知州。卒谥文忠。提倡古文,奖掖后进,为北宋古文运动领袖。散文富阴柔之美,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学韩愈、李白,古体高秀,近体妍雅。词婉丽,承袭南唐余风。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公集》、《六一词》等。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