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初捻霜纨生怅望

晏几道 〔宋代〕 晏几道

初捻霜纨生怅望,隔叶莺声,似学秦娥唱。午睡醒来慵一饷。双纹翠簟铺寒浪。

雨罢蘋风吹碧涨,脉脉荷花,泪脸红相向。斜贴绿云新月上。弯环正是愁眉样。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蝶恋花·初捻霜纨生怅望》是北宋词人晏几道所做的词。这首词写一位女郎午睡醒后的闲愁,描绘了一个年轻女子的形象。词中有时令景物的映衬,有陈设器用的点缀,恰如一幅仕女图,通过词的语言艺术和比兴手法对画面难以传达的内心思绪作出了表述。既写月夜景色,亦喻美人情状, 暗寓愁绪,达到人与景合,情与景融的艺术效果,体现词情婉丽、曲折深婉的特色。自然景致与女郎容态相映,设譬新巧又隽永传神。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2)霜纨(3)怅望(4)隔叶莺声(5),似学秦娥(6)唱。午睡醒来(7)一饷(8)双纹翠簟(9)铺寒浪。

手执洁白的纨扇,无语凝思,心生惆怅。空荡荡的房间里独自一人,偏又响起阵阵莺声,好似美女轻唱。午睡醒后,好一会儿还娇困无力。那铺床上的双纹翠席,尤如平展着清凉的细浪。

雨罢蘋风(10)碧涨(11)脉脉(12)荷花,泪脸红相向。斜贴绿云(13)新月(14)上。弯环(15)正是愁眉样。

夏雨初霁,掠过苹草的微风吹拂着新涨的碧水,那水中荷花,带着晶莹的雨珠,亭亭玉立,摇曳生姿。雨后的荷花含情脉脉,红红的脸颊上挂着泪珠似得看着人们。新月弯弯,尤如女郎愁眉,蹙于乌发之下。

注释

(1)蝶恋花:唐教坊曲名。本名《鹊踏枝》。晏殊词改今名。调名取梁简文帝萧纲诗句“翻阶蛱蝶恋花情”中的三字。双调,六十字,十句,上下片各五句四仄韵。

(2)捻:用手指轻轻拿起。

(3)霜纨:洁白如霜的细绢,这里代指团扇。

(4)怅望:惆怅、怨恨。

(5)隔叶莺声:唐杜甫《蜀相》: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6)秦娥:秦地美丽的女子,古代秦女善歌,这里即指歌者。

(7)慵:困倦,懒得动。

(8)一饷:同“一晌”,短暂的时间。五代南唐李煜《浪淘沙》:“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9)双纹翠簟:织有成双花纹的翠簟。翠簟:碧绿色的竹凉席。唐王缙《送孙秀才》:“玉枕双纹簟,金盘五色瓜。”寒浪:即指簟纹。竹席清凉,花纹起伏如浪,故称“寒浪”。

(10)蘋风:微风。蘋:浮生于水面的一种植物,宋玉《风赋》:“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蘋之末。”

(11)碧涨:碧浪上涨。

(12)脉脉:含情的样子。

(13)绿云:比喻女子的头发黑如翠黛,浓似乌云。唐杜牧《阿房宫赋》:“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14)新月:农历每月初形状如钩的弯月,古代往往用来比喻女子的蛾眉。上,缓缓爬上。

(15)弯环:弯曲如环,喻指女子的眉毛。唐李贺《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十月》:“金风刺衣着体寒,长眉对月斗弯环。”

创作背景

晏几道当时仕途失意,家道中落。词风近其父。其词多写四时景物、男女爱情,受五代艳词影响而又兼花间之长。善于写景抒情,语言和婉浓丽、精雕细琢,情感深沉、真挚,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拼音版

diéliànhuā··chūniǎnshuāngwánshēngchàngwàng

chūniǎnshuāngwánshēngchàngwàngyīngshēngxuéqínéchàngshuìxǐngláiyōngxiǎngshuāngwéncuìdiànhánlàng

píngfēngchuīzhǎnghuālèiliǎnhóngxiāngxiàngxiétiē绿yúnxīnyuèshàngwānhuánzhèngshìchóuméiyàng

作者简介

晏几道

晏几道

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晏几道(1048—1113),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晏殊第七子。曾监颍昌府许田镇。一生仕途不利,晚年家道中落。然个性耿介,不肯依附权贵,文章亦自立规模。工令词,多追怀往昔欢娱之作,情调感伤,风格婉丽。与其父齐名,时称“二晏”。有《小山词》传世。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