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说

韩愈 〔唐代〕 韩愈

龙嘘气成云,云固弗灵于龙也。然龙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薄日月,伏光景,感震电,神变化,水下土,汩陵谷,云亦灵怪矣哉!

云,龙之所能使为灵也。若龙之灵,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然龙弗得云,无以神其灵矣,失其所凭依,信不可欤!异哉!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也。

《易》曰:“云从龙。”既曰龙,云从之矣。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龙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古文。这篇文章根据典籍和传说写成,以龙喻圣君,以云喻贤臣,说明了圣君与贤臣之间的关系,即圣君要依靠贤臣建功立业,贤臣要仰仗圣君的识拔才能荷重行远。君臣之间,务必声气相应,才可相得益彰。全文颂物言志,直抒胸臆;借物抒情,寓意深远。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龙嘘气成云(2),云(3)(4)灵于龙也。然龙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5)(6)日月,伏光景(7)感震电(8)神变化(9)水下土(10)汩陵谷(11),云亦灵怪矣哉!

龙吐气为云,云原来并不是由龙赋予其神灵,但因为龙吐气变成云并乘之,致使云变化莫测,神奇无比。它能够在宇宙的任何空间飞行,甚至接近日月,遮住他们的光芒。并能驱动雷电,化作雨雪,撒遍山川大地。不仅滋润万物生灵,而且形成万条江河,流过大山峡谷。云是多么神奇啊!

云,龙之所能使为(12)也。若龙之(12),则非云之所能使为(12)也。然龙弗得云,无以神其(12)矣,失其所凭依(14)(15)不可(16)异哉(17)!其所凭依(14),乃其所自为也。

云,之所以如此神奇,完全是由龙给予的。云虽然不能给龙以神灵,但龙如果没有云,其挟雷掣电、行云布雨、变化万端的神通就无法展现出来。看来,龙所依托的是云,龙若没有云,其玄妙神通是无法施展的。因此,实在让人感到奇异:龙借以显示神通的云,竟是他自己创造出来的!

《易》曰:“云从龙(18)。”既曰龙,云从之矣。

《易经》上说:“云从龙。”既要说龙,就必然要说到云。

注释

(1)龙说:关于龙的评说。

(2)龙嘘气成云:指龙呼出的气变为云。这是古代的一种传说。嘘,喷吐。

(3)固:本来。

(4)弗:不。

(5)茫洋穷乎玄间:到达宇宙的任何地方。茫洋,深远广大。穷,尽,到达。玄,幽远。

(6)薄:接近。

(7)伏光景:遮住日月的光芒,隐藏起影子。伏,遮蔽,隐藏。景,同“影”。

(8)感震电:驱使雷电。感,通“撼”,撼动。震,雷声。

(9)神变化:《管子·水地》:“龙生于水,被五色而游,故神。欲小则化如蚕蠋,欲大则藏于天下,欲上则凌于云气,欲下则入于深泉;变化无日,上下无时,谓之神。”神,指变化莫测。

(10)水下土:指云化为雨,润泽大地万物。水,名词用作动词,降水。

(11)汩陵谷:淹没大山深谷。汩,本指水流的样子;此处作动词,淹没。陵,高大的土山。谷,山谷。

(12)灵:神奇,神通。

(13)无以神其灵矣:其玄妙神通是无法施展的。无以,无法,不能。

(14)凭依:依托。

(15)信:的确,实在。

(16)欤:语气词。

(17)异哉:真奇怪。

(18)云从龙:《周易·乾卦·文言》:“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从,跟随。

创作背景

《龙说》此文具体写作时间难以确证,大致写于《送穷文》和《进学解》前后,大约在贞元十九年(803)年至元和八年(813年)之间。这十年期间,韩愈一是在仕途上屡屡受挫,极不得志。先是拜监察御史不到三个月时间,因上书直言关中天旱人饥状,而被幸臣李实所谗,贬徙到岭南阳山为令三载。接着调任京师,不久又遭到与他争夺翰林之位的人的攻击和谤毁,被迫分司东都任职。在东都四年,韩愈虽殚精竭虑,奋发蹈励,但又因其反对宦官弄权,抵制佛老泛滥,而为朝中权贵和阉党所忌,最后被平调入京,做了个小小的职方员外郎。然而到京不久,又因韩愈主持正义,为华阴县令柳涧辩曲直,再次遭到牵连而降为国子博士。二是在社交上,韩愈因刚正不阿,喜方恶圆,对朋友剖肝输胆,直言不讳,却常常遭到朋友的误解和指责而不予帮助,故此韩愈在思想上受到极大创伤。此文就是韩愈在这种心情下所作的。

拼音版

lóngshuō

lóngchéngyúnyúnlínglóngránlóngchéngshìmángyángqióngxuánjiānyuèguāngjǐnggǎnzhèndiànshénbiànhuàshuǐxiàlíngyúnlíngguàizāi

yúnlóngzhīsuǒnéngshǐ使wéilíngruòlóngzhīlíngfēiyúnzhīsuǒnéngshǐ使wéilíngránlóngyúnshénlíngshīsuǒpíngxìnzāisuǒpíngnǎisuǒwéi

yuēyúncónglóngyuēlóngyúncóngzhī

作者简介

韩愈

韩愈

唐代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贞元八年(792年)进士。曾任国子博士、刑部侍郎等职,因谏阻宪宗奉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后官至吏部侍郎。卒谥“文”。倡导古文运动,其散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其诗力求新奇,有时流于险怪,对宋诗影响颇大。有《昌黎先生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