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歌》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首联即点题,写歌者的美容和歌声的动听;中间二联化用神话传说和历史典故,既表明歌者的身份,又寄寓着深沉的感慨;尾联写歌者的哀怨。此诗构思精密,情致婉曲,风格独特,典故诗情浑然一体,婉约雅致 。
敛笑凝眸意欲歌,高云不动(1)碧嵯峨(2)。
收敛住笑容双眸凝视,看样子好像要唱歌了。那高空中的碧云就已经停住不动,聚在一起就像是高高的山峰。
铜台(3)罢望归何处,玉辇(4)忘还事几多。
魏武帝死去以后,当年在铜雀台上宴饮欢歌的歌伎都到了什么地方呢?穆天子参加了西王母为他举行的宴会后,因歌声的美妙丢下了手头的事情而留连忘返。
青冢(5)路边南雁尽,细腰宫(6)里北人过。
在安葬王昭君的路边,向南飞去的大雁已经消失了。那轻歌曼舞的楚宫也早已被从北方来的秦人侵占。
此声肠断非今日,香灺(7)灯光奈尔何。
所听到的歌声足以断肠并非始自今日,面对残烬的蜡烛,也只能说一声“奈何”了。
(1)高云不动:用《列子・汤问》秦青悲歌的典故。
(2)嵯峨:山高峻的样子。
(3)铜台:即铜雀台,曹操所建。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
(4)玉辇:古代帝王的乘舆。
(5)青冢:汉王昭君墓所在地,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土默特左旗境内。
(6)细腰宫:楚宫。
(7)香灺:香烛灯芯的余烬。
据《资治通鉴》记载,唐宣宗大中元年(847年)二月,曾因旱放归宫女。此诗有“铜台罢望”之句,当是旧帝崩后不久之谓;又有“玉辇忘还”之语,其旧帝当是好巡幸者,暗指唐武宗。大中元年(847年)二月放宫人时,距唐武宗之崩不久。诗中所涉之出宫人事,当在大中元年(847年),《闻歌》其写作时间由此当可推定为大中元年(84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