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工部蜀中离席

李商隐 〔唐代〕 李商隐

人生何处不离群?世路干戈惜暂分。

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驻殿前军。

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

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文学赏析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杜工部蜀中离席》是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乃诗人于宣宗大中六年时所写,当时李商隐要离开成都,返回梓州,于是在饯别宴席上写下此诗。诗歌描绘了战乱时候与朋友惜别的感伤,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势的思想感情。而且,该诗是李商隐模仿杜甫的风格所写的诗,《唐贤清雅集》中点评“此是拟作,气格正相肖,非但袭面貌者”。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人生何处不离群(3)世路(4)干戈(5)惜暂分。

人生的路上,哪有不分别的时候?战乱时,尤其要珍惜短暂的聚会。

雪岭(6)未归天外使(7)松州(8)犹驻殿前军(9)

朝廷派往雪山藏地的使臣尚未归来,松州至今还驻守着皇帝的军队。

座中醉客(10)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11)

醉酒的人反倒一直在劝清醒着的客人,像是江上,轻盈的云朵和厚沉的积雨云混在一起。

美酒成都(12)送老(13)当垆(14)仍是卓文君(15)

成都的美酒足以让人在此终老一生,何况还有才女卓文君在那里当垆沽酒。

注释

(1)杜工部:即杜甫。杜甫在成都附严武时,曾授检校工部员外郎之衔,后世因此称“杜工部”。

(2)离席:饯别的宴会。

(3)离群:《礼记·檀弓》:“吾离群索居,亦已久矣。”谓与亲朋故旧分别。

(4)世路:世上道路。

(5)干戈:指兵器。这里指战争。

(6)雪岭:即雪山,在今四川西部,唐代为吐蕃和汉族的杂居处,也为唐王朝与吐蕃及南山党项争夺的地区。

(7)天外使:谓派往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使者。《旧唐书·吐番传》载,唐宝应二年(763)三月,派左散骑常侍兼御史大夫李之芳、左庶子兼御史中丞崔伦出使吐番,而被扣留。“未归天外使”大约即指此事。天外,形容极远之处。

(8)松州:唐代州名,今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松潘县。唐太宗李世民内属,置松州都督府,为唐朝与吐番和南山党项人争夺的地区。

(9)殿前军:原指皇帝的禁卫军神策军,唐中叶以后,各地将领欲得优厚给养,亦奏请属神策军,称神策行营。

(10)延:邀请,这里指劝饮。

(11)晴云杂雨云:晴雨不定,隐喻边境局势不稳。

(12)美酒成都:即“成都美酒”的倒词,成都古来即产美酒,故云。

(13)送老:度过晚年。

(14)当垆:古代酒店筑土台以安放酒瓮,称“垆”。卖酒的人坐在坊旁,叫“当垆”。

(15)卓文君:汉司马相如之妻,才貌出众。《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载,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婚后,相如未发迹之前,家贫如洗,相如尽卖车骑,买一酒肆卖酒,文君当垆,相如涤器于市中。这里借卓文君指美女。

创作背景

宣宗大中五年(公元851年),东川节度使柳仲郢辟李商隐为节度使府书记、检校工部郎中,直到大中六年(公元852年)春天,事毕,李商隐即将返回梓州,于是在临行饯别的宴席上写了《杜工部蜀中离席》此诗。

文学赏析

李商隐《杜工部蜀中离席》此诗继承了杜甫诗的风格,把时事引入传统的酬赠之作,恢复并发展了杜甫七律感时伤世和忧国忧民这种诗歌风格。

诗歌一开头就是一个反诘句:“人生何处不离群?世路干戈惜暂分。”这句的前半句泛言人生离别的普遍和平常,让读者在诘问中有所思考:人生有多少悲欢离合,个人的命运又是怎样身不由己。诗人虽然有着无尽的感叹,但是调子并不悲伤。细细体味,诗中还隐含着这样的意思:既然人生离别在所难免,不如以旷达处之。后半句笔锋一转,转到“世路干戈”这个大背景上,道出在干戈中离别的沉重感伤,思路跳跃奔腾,“大开大合,矫健绝伦”。如此读来,不仅曲折顿挫、气势雄放,而且自然地引出下文的伤时感世之情,可谓落笔不凡。

“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驻殿前军”,这两句紧承上文的“世路干戈”,写出了当前的动荡局势。当时唐王朝和吐蕃、党项经常发生边境争夺战争,朝廷屡派使者处理边境事宜,局势紧张,动荡不安。然而诗人并未将剑拔弩张的战争场景白描出来,而是从侧面含蓄地指出时局的纷乱:使者久久未得回归,可见矛盾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局势非常不稳定;而边境处有大军驻扎,也足以想象局势的一触即发。这两句诗气象阔大,感慨深沉,不仅简洁醒目地勾勒出西北边境历年战乱的紧张局面,更饱含着诗人无限忧国伤时之情。

“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这两句从时事转入眼前:宴席上,醉客不断地向醒客敬酒;远处的江面上,晴云夹杂着雨云,也不知道天气会如何。看着人们只顾互相劝酒,诗人不免感慨万端。诗人用“醉客"来指饯行席上的醉者,同时暗喻其为浑浑噩噩、不关心国事的庸碌之辈。此处是暗用了《楚辞·渔父》屈原的诗句:“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此时此刻,有谁能够理解自己忧国伤乱的心情呢,这些忧虑只能自己慢慢地咀嚼了。“晴云”、“雨云”也不仅仅是指天气的变幻不定,更是比喻社会局势的动荡不安,透露出诗人的无限忧虑。该句中“醉客”对“醒客”,“晴云”对“雨云”,不仅造句工整巧妙,富有音韵之美,更是运用了一语双关的修辞手法,因此显得意义丰厚。除此以外,这还是“当句对”,即不但上下旬互相对仗,而且每句当中又自为对仗。这种手法始创于杜甫,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但成熟、定型却在李商隐,他的诗歌中有大量的类似之作,如“纵使有花兼有月,可堪无酒又无人”,“池光不定花光乱,日气初涵露气干”等,都用了这种手法。

“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末联紧扣“蜀中离席”的诗题,话题仍回到饯别。有人说这是主人留客之语,如此美好的成都生活,何忍远离。但是实则“美酒”、“卓文君”这些陈述,看似宽慰或向往美好的生活,却是反衬诗人生活漂泊,家国无依的沉重心情。同时又暗指时事堪悲,一些人却沉迷于于酒色,流连忘返,着实让人不齿。从表面看是赞美,但实际上蕴含着诗人对“醉客”的婉讽。另外,在最后一句中用上卓文君这个典故,也隐约表达了诗人希望在仕途上被重用的思想感情。

《杜工部蜀中离席》全诗看来,诗歌体现了李商隐关怀国事,忧虑时局的政治热情。诗人以矫健凄婉的笔力表达了一种深沉凝重的思想。诗歌的艺术也颇显精密,世路干戈,朋友离别是总起,下面写“干戈”而感伤时势,接着写“离群”而感伤别离,结尾却因浓重的忧时情怀而超越了个人的离群之别。全诗脉络精细,变化重重,颇具韵味。这也是李商隐极意学习杜诗的地方。

王安石曾指出,唐朝人学习杜甫而真正得到杜诗神韵的就只有李商隐一人而已。李商隐在该诗中把时事之感融人酬答唱和之中,将抒情、叙事紧紧融合在一起,气势宏大,情韵深厚,笔力雄健,结构上参差错落,富于变化。诗的风格沉郁顿挫,苍劲雄迈,与杜甫晚年的七律,如《恨别》、《登楼》、《秋兴八首》等诗很相近,而与诗人描写爱情的《无题》那种隐微幽深、凄婉动情的风格大有不同。不过,李商隐此诗,并非单纯的模拟,更有自己的特色,诗歌中融入了较多的个人身世之感。其体情之入骨,用情之深挚,是他一以贯之的风格。

作者简介

李商隐

李商隐(七律圣手)

晚唐著名诗人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讽时政,无题诗很有名。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隐晦之病。与温庭筠合称“温李”,与杜牧并称“小李杜”。有《李义山诗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