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红影湿幽窗

纳兰性德 〔清代〕 纳兰性德

红影湿幽窗,瘦尽春光。雨余花外却斜阳。谁见薄衫低髻子,抱膝思量。

莫道不凄凉,早近持觞。暗思何事断人肠。曾是向他春梦里,瞥遇回廊。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浪淘沙·红影湿幽窗》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所作的词。这首词刻画了一个怀恋旧情而幽怨感伤者的形象。上片写暮春落红、雨后斜阳的景色,下片通过写梦里在回廊又遇情郎,表达了对恋人的思念之情。全词情景浑融,凄婉动人。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红影(2)湿幽窗,瘦尽(3)春光。雨余(4)花外却斜阳。谁见薄衫低髻子(5),抱膝思量。

透过小窗望去,春雨打湿了红花,春光将尽。雨停了,却已是夕阳西下之时。谁看到她穿着单薄的衣衫,低垂着头,抱膝思量的孤独身影。

莫道不凄凉,早近持觞(6)。暗思何事断人肠。曾是向他春梦里,瞥遇回廊(7)

把酒独酌,无限凄凉。曾像做梦一样地在回廊里与她相遇,让我伤心断肠。

注释

(1)浪淘沙:唐教坊曲。刘禹锡、白居易并作七言绝句体,五代时始流行长短句双调小令,又名《卖花声》。二十八字,前后片各四平韵,多作激越凄壮之音。

(2)红影:指鲜花的影子。

(3)瘦尽:以人之清瘦比喻春日将尽。

(4)雨余:雨后。

(5)低髻子:低垂的发髻,指低垂着头。髻子,发髻。

(6)持觞:举杯。觞:酒杯。

(7)回廊:曲折环绕的走廊。

创作背景

《浪淘沙·红影湿幽窗》这首词作于康熙年间。关于这首词的创作背景有两种说法:一说是词人思念旧情人,为了表达内心对回廊相思之地的无限眷恋,故作下此词;另一种说法是词人在怀念亡妻卢氏,因而作下此词。

拼音版

làngtáoshā··hóngyǐngshī湿yōuchuāng

hóngyǐngshī湿yōuchuāngshòujǐnchūnguānghuāwàiquèxiéyángshuíjiànbáoshānzibàoliàng

dàoliángzǎojìnchíshāngànshìduànrénchángcéngshìxiàngchūnmèngpiēhuíláng

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

清代词人,清词三大家之一

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大学士明珠长子。出生于满州正黄旗。自幼天资聪颖,18岁考中举人。公元1676年中进士,授乾清门三等侍卫,后循迁至一等。诗文均很出色,尤以词作杰出,著称于世。曾把自己的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集》,后更名为《饮水词》。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