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辽水

王建 〔唐代〕 王建

渡辽水,此去咸阳五千里。

来时父母知隔生,重著衣裳如送死。

亦有白骨归咸阳,营家各与题本乡。

身在应无回渡日,驻马相看辽水傍。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杂曲歌辞·渡辽水》是唐代诗人王建所写的一首古题乐府诗,被收入《全唐诗》。此诗表达了诗人对边塞士兵艰苦生活的同情和对战争的厌恶,以及对战士思乡之情的怜悯,描摹了征戍苦辛之况,表现了边塞士兵的怀乡之情。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辽水(2),此去咸阳(3)五千里。

渡过辽河,这里距离咸阳已经有五千来里。

来时父母知隔生(4)重著(5)衣裳(6)送死(7)

出征的时候父母已经知道很难再活着相见。临出门时母亲又让我重新穿戴好衣裳,好像是伤悼我去送死一般。

亦有白骨(8)归咸阳,营家(9)各与题本乡(10)

也还有征人牺牲后被送回咸阳的,这些坟墓的碑石上都刻出了各人的家乡。

身在(11)应无回渡(12)日,驻马(13)相看(14)辽水(15)

活着的战士知道应该不会有渡河归家的那一天了,只能在辽水旁驻马回望遥远的家乡。

注释

(1)杂曲:乐府的一种,它本是一些散失了或残存下来的民间乐调的杂曲,由乐府加以整理。

(2)辽水:即辽河,古又称句骊(lí)河。

(3)咸阳:古都邑(yì)名,在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二十里。

(4)隔生:很难活着相见。

(5)重著:重新穿戴,这里指穿着正式。著,同“着”。

(6)衣裳:衣服。

(7)送死:指送去死路,这里表现战争残酷。

(8)白骨:将士的尸体。

(9)营家:又作茔冢(yíng zhǒng),坟墓。

(10)各与题本乡:各个在碑铭(míng)上题写其乡贯。

(11)身在:与“有身”相同,指人活着。

(12)回渡:又作“渡辽”,渡过辽水还归故乡。

(13)驻马:停住了马。唐蒋吉《高溪有怀》诗:“驻马高溪侧,旅人千里情。”明王世贞《自夹山趣颜神感古》诗:“千秋此夹谷,驻马意徘徊。”清张大受《清流道中梅花》诗:“驻马清流香气吹,东风渐近落花时。”

(14)相看:一起看。相,一起。

(15)傍:同“旁”,旁边。

创作背景

唐贞元十九年(803年),北方游牧民族林胡在唐朝的檀蓟一带兴兵作乱,时任幽州节度使的刘济领兵讨伐,王建随军出征。诗人耳闻目睹了唐朝战士的饥寒之苦,深切体会了他们哀怨憎厌的思想感情,以亲身体验为基础写下了这首《渡辽水》。

拼音版

liáoshuǐ

liáoshuǐxiányángqiān

láishízhīshēngzhòngzhuóshangsòng

yǒubáiguīxiányángyíngzhǒngběnxiāng

shēnzàiyīnghuízhùxiāngkànliáoshuǐbàng

作者简介

王建

王建

唐朝大臣、诗人

王建(765—835),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出身寒微。大历进士。晚年为陕州司马,又从军塞上。擅长乐府诗,与张籍齐名,世称“张王”。其以田家、蚕妇、织女、水夫等为题材的诗篇,对当时社会现实有所反映。所作《宫词一百首》颇有名。有《王司马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