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桃花

白居易 〔唐代〕 白居易

一树红桃亚拂池,竹遮松荫晚开时。

非因斜日无由见,不是闲人岂得知。

寒地生材遗校易,贫家养女嫁常迟。

春深欲落谁怜惜,白侍郎来折一枝。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晚桃花》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描绘了“春深欲落”的“晚开”桃花的冷清与孤寂,而且通过对桃花的怜惜和咏叹,抒发了诗人的珍爱人才之情。这首诗写得含蓄委婉而感情深切。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一树红桃(1)拂池,竹遮松荫晚开时。

一株盛开的桃树,花枝斜垂在水面上,因为被茂盛的松竹遮蔽,开放得晚一些。

非因斜日无由见(2),不是闲人岂得知。

若不是倾斜的夕阳透入林中,还没办法发下它,不过也只有我这样喜欢寻幽探胜的闲人,才会过来一探究竟。

寒地生材(3)(4)易,贫家养女嫁常迟。

可惜这棵桃花长得不是地方,就像出生寒门的人才容易被忽视,贫穷人家的女儿总是比常人要迟些才能出嫁。

春深(5)欲落谁怜惜,白侍郎(6)来折一枝。

可怜这桃花在这春意正浓的时候,快要凋零了也没有享受到春光和游人的赏识,今天机缘巧合被我发现,就折一枝回去欣赏。

注释

(1)亚:通“压”。

(2)无由见:没有办法看见。

(3)寒地生材:这里指出身寒门的人才。

(4)校:通较,比较,较为。

(5)春深:春意浓郁。

(6)白侍郎:白居易时为刑部侍郎。

创作背景

《晚桃花》这首诗是作者于唐宣宗大和三年(829年)在长安作,是由桃花晚放连想到寒士易弃深深感叹之作。

拼音版

wǎntáohuā

shùhóngtáochízhúzhēsōngyīnwǎnkāishí

fēiyīnxiéyóujiànshìxiánrénzhī

hánshēngcáixiàopínjiāyǎngjiàchángchí

chūnshēnluòshuíliánbáishìlángláizhézhī

作者简介

白居易

白居易(诗魔)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太原(今属山西)人。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和元稹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